《荷花·鷓鴣天蓮》詠荷花詩鑒賞
元好問
瘦綠愁紅倚暮煙,露華涼冷洗嬋娟。含情脈脈知誰怨,顧影依依定自憐。風送雨、水連天,凌波無夢夜如年。何時北諸亭邊月,狼藉秋香拂畫船。
這首詞是元好問于國亡家破之后,由聊城移居山東冠氏縣時所作。這時的他,生活很窘迫,無時不思念自己的家鄉。同一時期的作品七律《三仙祠》中有“西北并州隔千里,幾時還我故鄉春”的詩句。這首詠蓮花詞也表現了詩人孤寂、凄涼的心境。
上片寫作者以獨特心態所感悟的秋蓮晚景。“瘦綠愁紅”指荷葉漸殘,往日的碧綠好象瘦削了許多;荷花將凋,往日的紅顏似乎凝了愁色。“依暮煙”三字給憔悴的秋蓮襯了蒼茫的背景,“露華涼冷洗嬋娟”,傳遞了清秋涼露的觸覺信息,是“露華涼冷”把個嬌好的秋蓮洗得“瘦綠愁紅”。此時的元好問念故國淪喪,心事浩茫,可是有誰能夠理解呢?恰如眼前的將殘的秋荷,身陷頹境猶自“含情脈脈”,卻不知誰人生怨,“顧影依依”,也只有自我憐惜了。
下片由對晚景秋蓮的吟詠擴展目之所及的空間,伸展到心之所向的空間,著力表現了與秋蓮同病相憐的自我形象。“風送雨,水連天”,既是秋天湖上的自然景象,也是詩人空曠、迷茫的心境的外化。“凌波無夢夜如年”是指深秋殘荷,也是指身遭國亡不幸的詩人自我,“無夢”即無復興之希望。唯一的愿望便是終止流亡生活,早日返歸故里:“何時北渚亭邊月,狼藉秋香拂畫船”。“北渚”當指北國的水中小洲。這一結句將憐惜眼前的“狼籍秋香”與盼見故鄉的“狼籍秋香”相聯系,給人留下深沉回味的“空白”,增添了這幅“瘦綠愁紅倚暮煙”的晚秋蓮花圖的凝重感,體現了作者氣勢開闊,意味醇厚的詩歌風格。
同是詠蓮花,元好問于早期寫作的《感皇恩·洛西為劉景玄賦秋蓮曲》則洋溢著青春的豪氣。“金粉拂霓裳,凌波微步。瘦玉亭亭倚秋渚。澹香高韻,費盡一天清露。惱人容易被、西風誤。微雨岸花,斜陽汀樹。自惜風流怨遲暮。珠簾青竹,應有阿溪新句。斷魂誰解與、煙中語。”那時的他雖然也遭受舉進士第落選的挫折,但并沒有動搖他的進取心,并沒有動搖他的自信心,因而他在《感皇恩》中賦予秋蓮的心態是“自惜風流怨遲暮”;而在《鷓鴣天》中賦予秋蓮的心態則是“顧影依依定自憐”了。那時的秋蓮形象是“瘦玉亭亭倚秋渚”;此時的秋蓮形象是“瘦綠愁紅倚暮姻”。那時的秋蓮背景是明朗的“微雨岸花,斜陽汀樹”;此時的秋蓮背景是迷茫的“風送雨,水連天”。連“秋露”的意象在兩首詞中也有很大的分別,那時的秋蓮與秋露的關系是親近的,所謂“澹香高韻,費盡一天清露”;此時的秋蓮與秋露的關系則是對立的,所謂“露華涼冷洗嬋娟”。經過上述一番對讀.我們不難看出詩人主觀心境對審美對象的“外射”和移注作用。詞中的蓮花形象其實是物我合一的結晶。
上一篇:完顏璹《池蓮》詠荷花詩賞析
下一篇:劉因《秋蓮》詠荷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