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槿·槿花》詠木槿詩鑒賞
王冕
不與百花期,多從桂子時。
低昂如有序,紅白自相宜。
農為編籬識,蜂因課蜜知。
想渠根本盛,未畏霜雪欺。
王冕是個農家子弟出身的詩人,為人清高不俗,生在元末政治昏暗的年代,避世隱居,以其余才吟詩作畫,寄托情志。他寫了許多借花寄志的詩,以詠梅詩為最多,也有詠幽蘭的。詩中詠梅、詠蘭者屢見不鮮,唯詠槿花之詩絕少。究其原因可能是槿花太樸素了,從不在百花爭艷的春天顯露姿容;再加上槿花往往因其有編籬笆的實用價值而受農夫的歡迎,生身無貴地,也不受貴人的青睞。所以,自命高雅的騷人墨客也往往忽略槿花之美。而王冕的身世和境遇本與槿花有共同之處,加之他出身農家而又隱居深山,以“飯牛翁”為號,更未脫農民的淳樸,所以才以他真正高雅不俗的眼光發(fā)現(xiàn)了槿花之美。槿花,即木槿花,花色或紫或白,于夏秋之際開花,不與俗花爭春。
首聯(lián)開宗明義,從槿花花期的特殊性著眼,欣嘗槿花避流俗、不爭春的超群高雅,當春不花,而在百花凋落的秋天開花:“不與百花期,多從桂子時?!彼卧~稱“三秋桂子”,民歌說“八月桂花遍地開”,則槿花雖不知名卻與清香耐寒的桂花品格相仿。槿花雖不鮮艷,卻素雅清淡,別有一番情致。故詩人在頷聯(lián)中寫槿花開放的魅力說:“低昂如有序,紅白自相宜。”首言其高下分布之巧,自然而有層次;次言其顏色,不論紫紅色或月白色,都極耐看。正如蘇東坡用西施之美以喻西湖之美的名句“淡妝濃抹總相宜”,在這里,槿花的神韻美即已被詩人牢牢地攝入心底,那么就不論花色如何,都覺得美不勝收。正如一個才德極高的人,他本身的價值是客觀存在,不論處賤還是處貴,都不影響其做為一個人的魅力。恐怕王冕欣嘗槿花的感受也一定包含對自己人生價值的充分肯定吧?頸聯(lián)則寫到槿花的實用價值:“農為編籬識,蜂因課蜜知。”正因為木槿的枝條可供農民們編籬笆,其花粉可供辛勤的蜜蜂釀蜜之需,因此,木槿同農夫、蜜蜂成為熟悉的朋友,相互幫助、理解。這就象隱居中的王冕,與勞動人民和下層文人為友,自有自己生活的天地。尾聯(lián):“想渠根本盛,未畏霜雪欺?!焙魬茁?lián)關于槿花在秋天開放的意韻,從情理上加以引伸發(fā)揮:詩人推斷槿花之所以不怕寒冷、當秋開花的原因,大概是由于其根系及枝干非常強壯,所以才有這樣堅強不撓的性格。這也正如詩人不辭貧苦,堅持隱居,是因為學有根底、具有非凡精神力量和高雅節(jié)操一樣。既是詠槿花,又是詠自己的情操。亦花亦人,人中有花,花中有人。意境高遠,詩風樸素,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詠花杰作。
上一篇:戎昱《題槿花》詠木槿詩賞析
下一篇:舒頔《白槿花》詠木槿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