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人日梅花病中作》詠梅花詩鑒賞
李群玉
去年今日湘南寺,獨把寒梅愁斷腸。
今年此日江邊宅,臥見瓊枝低壓墻。
半落半開臨野岸,團情團思醉韶光。
玉鱗寂寂飛斜月,素艷亭亭對夕陽。
已被兒童苦攀折,更遭風雨損馨香。
洛陽桃李漸撩亂,回首行宮春景長。
古稱農歷正月初七日為人日。此時即使在江南也并非百花盛開,但梅花卻已開始凋殘了。詩人在病榻之上看見殘梅,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詠梅詩。
前兩句寫詩人去年今日的行蹤,旅居湘南寺(一作湘西寺),獨把寒梅而斷腸。而今年今日詩人已是臥病在床,江邊的宅院里寒梅低壓院墻。物雖同而人的境況已不一樣了。“瓊枝”,指梅枝的美。以下六句著重寫梅的外在形態及梅的遭遇。
野岸之梅雖然半開半落,但詩人依然“團情團思醉韶光”。“團”,完美、圓滿之意,即詩人依然想到那梅花怒放的美好時刻,一想到這些詩人便有些陶醉了。“韶光”,美好的春光。但作者筆鋒一轉,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副凄涼的景象。一彎斜月掛在虬曲的梅樹枝頭,白色的梅花對著即將要落山的太陽。“夕陽”、“斜月”給這野岸之梅更增添了寂寞和孤獨之感。“玉鱗”,指月下梅花落瓣如鱗片飄飛。“素艷”,指白色的梅花。亭亭寫其姿態嬌美,但面對夕陽,氣氛就有些感傷了。梅處境既然這樣冷落孤獨,已屬不幸。卻又屢遭兒童攀折,更經風雨摧殘,其色香已所余無幾了。此時身罹病患的詩人對梅涌起無限愛惜之情,同時也流露出無能為力、愛莫能助的哀愁。
“洛陽桃李漸撩亂,回首行宮春景長”,道出了作者寫梅花的實質和用意。正當梅花凋落之際,再看看那些爭春弄巧的桃李卻開得起勁,不必說古都洛陽,就連帝王的行宮里也透出了一派春光長駐的景象,這是何等的不公平呀!
梅傲岸高潔,生在郊野,卻要遭摧殘;桃李遲開晚放,卻能在都城和行宮邀寵獻媚。在這樣的鮮明對比中,使我們看到了詩人內心強烈的愛和憎,流露了類似劉禹錫詩所描述的那種“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感慨。不過劉詩尚有超脫達觀的豪邁之氣。而李詩則是一種充滿不平的哀怨憂傷,這顯然同詩人病體有關。這或許正是這首詠梅之作的獨特之處。
上一篇:庾信《梅花詩》詠梅花詩賞析
下一篇:李群玉《山驛梅花》詠梅花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