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是福,而非損失。吃虧體現的是一種謙讓的精神,一種大度、寬容的品質。很多時候,只要自己主動吃點小虧,往往就能做好棘手、繁瑣的事情,解決掉那些很難處理的問題。
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他曾經留下了“難得糊涂”、“吃虧是福”兩句四字箴言。實際上,無論生活在哪個年代,在為人處世之時謹記“吃虧是福”都是錯不了的。“吃虧是福”體現的是一種人生得失觀,只有不介意吃些小虧,不介意在某些方面有所失,才能有所得。然而,在如今的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肯吃虧,又有多少人真的覺得“吃虧是福”呢?
有些人做人錙銖必較,什么也不舍得失去。殊不知,越是不肯吃虧的人,就越可能吃虧,而且常常會多吃虧,吃大虧。這正如俗話說的那樣,“占小便宜吃大虧,吃小虧占大便宜。”什么都不想失去,甚至還想占多的人,往往會因小失大;而不計較吃虧的人,則會“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失小得大,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福”。
貪婪自私的人總是會費盡心思去算計他人,在其熱情、仗義的面具之后,更多的是毫無顧忌地對他人進行攻擊與詆毀;而不怕吃虧的人卻總是把別人往好處想,沒有算計、詭計和陰謀,只有真誠、寬容與關愛。不怕吃虧的人擁有一個充滿寬容的、不設防的心靈世界,他們雖然會做出一些舍棄和犧牲,然而卻能在一種平和、自由的心境中,體悟到人性的圓滿,感受到人生的幸福。
古時候,有位皇帝大賞群臣,每名大臣可以得到一只羊。因羊有大小肥瘦之分,負責分配羊的大臣便犯了難,他不知道該如何分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就在他一籌莫展的時候,只見一名大臣從群臣里走了出來,說道:“依我看,這批羊很好分啊!”說完,他就順手牽走了一只瘦羊,然后高興地回家了。其他大臣見狀,也都紛紛仿效,沒做任何挑剔,各牽走了一頭羊。
對于牽走瘦羊的那名大臣來說,他既得到了眾多大臣的尊敬,也獲得了皇帝的器重,雖然吃了一些虧,失去幾斤羊肉,然而他得到的卻比這幾斤羊肉多得多。這便是吃虧所帶來的福氣和福分。
吃虧是一種高尚、圓滿的精神,利人利己。每個人都有趨利避害的本性,倘若你愿意主動吃點兒虧,讓他人得一些利,讓別人高興,那么你不僅能得到別人的尊敬與信任,還能在無形中為自己打造良好的口碑,進而使自己的事業興旺發達。
《老子•五十八章》里有這樣一句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福和禍是相互依存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而懂得吃虧就是將禍轉為福的有效方式。所以說,人生得意的時候別張狂,因為張狂很容易引來禍事;人生失意的時候也別消沉,哪怕咬著牙也得忍著、受著,因為忍受過了,好事跟著就來了。暫時吃一點虧,是為了將來得到更大的福,這樣想來便不會覺得吃虧是件令人委屈的事情了。
“吃虧是福”不是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而是一種“福禍相依”的生活態度,是一種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學會“吃虧是福”這一哲理,就可以使你的心胸變得更加寬廣,心態更加積極向上。以“吃虧是福”這一哲理來指導自己做人,不僅能夠幫助別人,當自己陷入困境時,也會得到別人的真心幫助。
香港富豪李嘉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件看起來是吃虧的事,往往會變得非常有利。”李嘉誠經常向人談起自己當年做生意時的一段經歷,這段經歷讓他明白了做人不能怕吃虧,即便一時吃虧,但從長遠來看,往往還是有利的。
李嘉誠在22歲時,就已經開始自立門戶做生意了。一家貿易公司曾經向他訂購了一批玩具輸往外國。很快,李嘉誠便將貨物裝船付運了。當向對方收取貨款時,貿易公司的負責人卻來電通知說,外國買家由于公司財政問題,難以收貨,但是貿易公司愿意賠償李嘉誠的損失。
根據對市場行情的分析,李嘉誠覺得這批玩具很有市場,不愁找不到買家。因此,對于這家貿易公司主動要給的賠償,他沒有接受,其目的是要和這家公司建立起一個相互信任的關系,以期今后能有再次合作的機會。
后來,李嘉誠轉型做塑料花生意,也就慢慢地把這件事情淡忘了。一天,一位美國商人找到了李嘉誠,說是經某個貿易公司負責人的推薦,認為李嘉誠的工廠是全香港規模最大且信譽最好的塑料花廠,希望能夠跟李嘉誠合作。
后來,李嘉誠得知那位貿易公司的負責人認識這個美國商人,還在這位美國商人的面前說李嘉誠是一位完全值得信賴的生意伙伴。最后,這位美國商人與李嘉誠簽訂了6個月的訂單,此后他們所需要的塑料花都由李嘉誠供應。這件事使得李嘉誠的塑料花業務得到了迅速地發展。
聰明人一般不會計較眼前的得失,而會把眼光放長遠,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問題。雖然暫時吃了一些虧,但他們心里清楚自己將來一定能獲得相應的回報。為人處世不怕吃虧,遇事知道退讓,這才算是高明之舉。我們以寬厚的態度對待別人,給別人以方便,日后別人才會為我們打開方便之門。如若只知道見利忘義,畏險避禍,那么幸福與回報就不會出現在我們的面前。
總之,學會吃虧,是一種修養;敢于吃虧,則是一種氣魄。做人的可貴之處在于退讓,主動吃虧失去的是一棵樹苗,而得到的卻往往是一整片森林。
上一篇:人生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下一篇:過去的失敗,是為日后的成功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