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每天的陽光
幸福是每天的陽光,但得到幸福要有好的心態,心靈滿足的人會覺得幸福常在身邊,心靈不滿足的人,每天都會生活得唉聲嘆氣。人都是有愿望的,愿望引導著人朝著目的地的方向前進。人又都是有欲望的,但欲望和愿望是不同的概念。欲望是人更多的私心體現,欲望過強的人不但不約束自我,還常常會放大這種感覺。所以人應多要愿望,少要欲望,欲望過大就應該克制,絕不能放縱。
無欲則剛的人是幸福的,他們并不是沒有欲望,而是他們懂得克制欲望,而這一過程正是修養品德的過程。很多成功的人,不一定沒有欲望,而是修養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們能克制私欲。
如何擁有好的心態呢?皮爾博士是著名的積極思想倡導者,他主張每日醒來便在心中灌注愉悅思想:“想著好的一日,感謝好的一日,計劃好的一日,祈禱好的一日,創造好的一日,帶著信心出發。”他還建議我們要發自內心去喜歡別人:“喜歡他人,并使他人也喜歡我們,這是成功者生活的秘訣。但如果人總是生活在處處看人不順眼的世界中,日子將會多么難過!”
所以幸福跟著好心態走,天氣的陰晴我們雖然無法控制,但心靈的陰晴卻可由我們自己自由掌握。
一個人把車開到一個加油站去加油,那天他心情不錯,有個年輕人站在那兒,不經意說了一句:“你身體好不好?”他說:“我覺得很好啊。”“是嗎?你好像有病!”年輕人說。“我覺得很好啊。”他回答了年輕人,可心里卻打起鼓來。年輕人堅持說:“你看起來并不太好,你氣色不對,你臉上黃黃的。”這人加完油開車離開了那個加油站,心情卻糟糕起來,他停下車來看看鏡子中的自己是否真的如此。他想:我的肝可能有問題,我可能病了自己還不知道,回到家中他還是繼續尋找著“臉黃”的原因,盡管他自己不認為臉很黃。“我真是不幸啊。”他感到很焦慮。后來,他反復查找,發現了問題所在:加油站的油桶上噴上了黃色的油漆,每個到那里去的人都被反射的光變成了“黃臉”,的確像是有病的樣子。
事后,這人認識到:他竟然讓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把他的快樂心情改變了——別人對他說他好像生病了,他就真的感到有病了!
可見,我們應學會時時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事情上而非丑惡的事情上。當我們感到憂郁、失望時,應該試著改變心境,這樣在困境中也能看到生活中的美麗,看到生活中積極的一面、好的一面,我們也就因此而樂觀起來。現實中,許多人在憂傷時往往不肯改變想法,總是企圖緊閉心扉靠胡思亂想來驅逐不快樂,這是既治標又不治本的方法。
經濟的快速發展能夠增加人的幸福感,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隨著物質從匱乏轉向極大豐富,人們開始從偏重經濟利益轉向對生活質量的關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幸福的生活,但有些人以為只有足夠多的財富才等同于幸福,于是拼其一生追逐財富,然而財富多少對幸福的作用并不大。所以單純追求物質的幸福不如追求精神層面的幸福。
當然,對于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沒有人希望自己是不幸福的,幸福也就理所當然成為每個人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可究竟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幸福的奧秘在哪里呢?答案就是:會舍、敢舍。
人所感受到的幸福感當然與他絕對的生活條件有關,但到底有多大的關聯?是不是一個人月收入5000元,另一個人月收入100000元,收入100000元的人比收入5000元的人幸福?不見得。
一個漁夫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一個富人走過來問他,“你為什么不趕快打魚賺錢?”漁夫不回答,反問道:“你現在為什么不努力去賺錢?”富人說:“我已賺了足夠的錢,我有自己的事業,有汽車有房子。所以我就來這里的海灘度假,我現在享受度假的快樂。”“可我今天也已經賺夠了生活的錢,現在我也和你一樣正享受快樂的生活呢?”漁夫說。富人聽后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中。
這個故事印證了一個道理,幸福就在于自己內心對舍得的態度,而對舍得的把握是對心態的把握。心態不同,價值觀不同,對舍得的理解不同,對幸福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有人買彩票中了大獎,有人在孤單落寞時終于覓到了相愛的意中人,有人在人生低落時恰遇“貴人”相助,這些固然是獲取幸福的途徑。然而,這樣的概率畢竟是少之又少,可遇不可求的。而處境不同,感受則不同,對幸福的感覺也不同。比如,失落時親人們的一聲安慰;節日里朋友間的一個祝福;生病時親友們的一束鮮花;疲乏到家時愛人已經準備好的熱菜熱飯;兒女親昵又帶著撒嬌的那一聲呼喚……這些是人們對幸福的內心呼喚。
雖然幸福因人因事因地因需而異,但要獲得幸福,非得以一種平凡心態才能求取。而這種平凡心態就是要有正確的舍得之心。幸福的奧秘在于人對舍得的理解與把握,人生中每個人都會有與幸福不期而遇的機會,就看你抓得住、抓不住。你會發現幸福在俯仰之間,幸福在自己身邊的每一個角落。人不要把幸福的期望值提得高不可即,更不要把幸福建立在功名利祿之上。人要學會尋找、把握幸福,這其中的關鍵在于內心對幸福的發現和把握的能力。任何事物會隨時隨地改變,但只要我們心態好,幸福的腳步會在我們的身邊停留,只是看你有無留意能夠把握住而已。
人千萬不能讓無助的淚水降低自己的幸福品位,不能隨便舍棄苦中有樂的奮斗,不能辜負簡單樂在心中的恬淡。也許你的理想是鵬程萬里,可現實中卻因邁不出一步而陷入泥濘尷尬;也許你心懷壯志凌云卻擔心人言可畏,時常被生活的無奈擊碎心靈的防線。但如果你想幸福,請你一定記住:幸福的奧秘在于你不逃避現實,不淡化責任,這樣才會找到幸福之源,擁有無法忘卻的幸福與快樂。
有一個小徒弟才華出眾,可他總是在其他師傅、師兄弟面前不停地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師傅對此想了個主意。
有一天早上,他派這個徒弟去取一些鹽回來。當徒弟很不情愿地把鹽取回來后,師傅讓他把鹽倒進水杯里喝下去,然后問他味道如何。徒弟吐著舌頭說:“又咸又苦。”
師傅笑著讓徒弟帶著一些鹽和自己一起去湖邊。來到湖邊后,師傅讓徒弟把鹽撒進湖水里,然后對他說:“現在你喝點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師傅問:“有什么味道嗎?”徒弟回答:“很清涼,沒有咸的味道。”“真的沒有嘗到咸味嗎?”師傅問,徒弟說:“沒有。”
師傅意味深長地對他說:“人生的抱怨如同這些鹽一樣,而我們的心就像容器。如果心是杯子那樣有限,抱怨的鹽放進去就一定會讓你嘗起來又咸又苦;而如果心像湖水那樣廣大寬闊,那抱怨的鹽放進去就會被淡化了,你也就沒有又咸又苦的感覺了。”
所以為人,內心的修養很關鍵,心胸寬廣,你就不會覺得這也不對那也不好。把心胸放大點,抱怨就不會多了,就會天天感到日子的美好了。
心態是要打上性格的烙印的,性格開朗、豁達、樂觀的人是掌握了快樂幸福的秘鑰;而心胸狹窄、脾氣古怪、性格孤僻、好挑釁或好顧影自憐的人,永遠也找不到快樂和幸福的大門。哲學家皮科幕塔認為:“人受困擾,往往不是由于發生的事實,而是由于對事實的觀念。”所以要使自己成為快樂的幸福使者,必須從改變自己的性格入手。
蕭伯納說:“如果我們感到可憐,很可能會一直感到可憐。”所以,多分析自己性格上的弱點,看看是因為急躁易怒而不快樂呢,還是因為妒嫉自大的性格導致不快樂呢。人不要總是怨天尤人地郁郁寡歡,要豁達、謙虛、寬厚、耐心、冷靜地對待生活。總之,積極的心態、美好的性格、高尚的品德,是快樂、幸福的支柱。
上一篇:平常心中藏著大幸福
下一篇:幸福的感覺在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