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思維模式,有效減輕焦慮
最近,7歲的皮皮陷入了焦慮狀態,原來,他剛剛上一年級,寫字寫得還不夠好,每當在作業本上寫錯了字的時候,皮皮就會撕掉一頁作業紙,漸漸地,作業本都快被他撕光了。皮皮越是這樣就越是緊張,再次在新的一頁作業紙上開始寫字的時候,他還是會出錯。為此,皮皮郁悶極了,總是覺得內心不安。有一天,皮皮正在寫作業,已經撕掉了好幾頁作業紙,但還是出錯,他索性把整個作業本都丟入垃圾桶。媽媽不解,問:“皮皮,你在干什么呢?”皮皮說:“我總是寫錯,太煩人了!”媽媽看到皮皮懊惱的樣子,安撫皮皮:“皮皮,寫錯了是正常的。你才剛剛開始學習寫字,無法一下子就寫得很好,錯一點兒也沒關系,擦掉就好。”皮皮說:“擦掉之后,也會留下一個黑色的印跡,很難看。”媽媽說:“黑色的印跡就是在提醒你下次不要犯錯。每個人都會犯錯,爸爸媽媽也會犯錯,只要改正錯誤就好。”皮皮有些釋然:“真的嗎?你和爸爸也會犯錯嗎?”媽媽毫不遲疑,肯定地點點頭。
很多孩子過于追求完美,不喜歡作業本上有錯誤的地方,為此,他們一旦犯錯就會很焦慮。對于低年級用鉛筆和橡皮的孩子,寫錯了還可以用橡皮擦掉,但是對于高年級開始用鋼筆的孩子,寫錯了就很難擦掉,因為出現錯誤而導致的焦慮會更加嚴重。作為孩子,要接受自己犯錯誤的事實,盡量減少犯錯誤的次數而不是從不允許自己犯錯誤,只有接納了自己,才能更好地改正錯誤。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越是固執的孩子越容易陷入焦慮的狀態,這是因為他們的思維走的是直行線,不容易拐彎。殊不知,這樣的直行線,會導致問題思維擰著勁兒,也會導致問題擰著勁兒。還有些孩子是非觀念特別強,不管思考什么問題都是非對即錯、非黑即白,這樣一來,他們就會走向兩個極端,無法全面客觀地認知事物,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就無法靈活面對,更無法給自己回旋的余地。殊不知,很多事情都是復雜的,而且隨時都處于變化和發展之中。如果一味地走極端,不但不能調整思路靈活面對,還會導致自己棱角分明,尤其在人際相處中,愛走極端的人很難得到他人的歡迎和喜愛。
要想改變思維方式,還要多看到事情積極的一面,不要對于一切事情都持有全盤否定的態度,更不要先入為主。而是要更加理性全面地認知事情,順勢而為、隨機應變。很多孩子情緒很多變,因為缺乏人生經驗,導致在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情緒復雜,頭腦一熱就做出錯誤的選擇和決定。老司機都知道遇到紅燈寧停三分不搶一秒,父母和孩子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也要寧停三分不搶一秒,這樣才能恢復情緒,保持理智,從而妥善圓滿地解決問題。否則,一味地在情緒之中感到憂愁和無奈,只會導致內心失去平靜,也會使得智商降低,缺乏理智。
要想減輕焦慮,還要避免過度追求完美。大多數完美主義者都有焦慮的表現,是因為他們過度追求完美,而且總是不愿意原諒自己的任何錯誤。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們最重要的不是逃避不完美,而是接納不完美;不是強求不完美,而是悅納不完美。只有認識到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態,我們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努力進取、持續前進,也才能讓自己有越來越好的表現和更加長足的進步與發展。
為了讓自己和孩子都遠離焦慮,父母要給孩子做好榜樣,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無形之中使用那些因認知扭曲而引起的語言扭曲的危險字眼。例如,必須、每次、所有人、全部、就應該、沒有、絕對不能等。這些字眼帶有絕對的意味,是極端的表現,是沒有例外的表達,這間接表現出說出這些話的人的思維是扭曲的,為此,一定要盡量避免。如果父母經常說這些字眼,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導致孩子的思維模式和語言表達、行為習慣也帶有固執的色彩。在說這些詞語的時候,細心的父母會發現自己的情緒情不自禁,會變得憤怒和激動,而這些詞語同樣會給孩子帶來憤怒和激動的情緒狀態,為此一定要避免。記住,焦慮并非不可控制,我們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方法面對焦慮、緩解焦慮,尤其是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但影響自己,還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只有謹言慎行,才能做好自己,才能給予孩子積極的影響,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小測試:你的孩子焦慮了嗎
1.你的孩子是否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凡事都追求完美,不能接受小瑕疵?
2.你的孩子是否常常會莫名其妙地陷入負面情緒之中無法自拔,內心緊張,壓力很大?
3.你的孩子是否長久地保持沉默,不愿意與身邊的人相處?
4.你的孩子是否會莫名其妙地哭泣,卻又說不清楚原因?
5.你的孩子是否告訴你他感到很緊張,內心惶恐?
6.你的孩子是否主動要求想要看心理醫生?
7.你的孩子是否很冷漠、很麻木,對于很多曾經觸動過他的事情表現出無動于衷?
8.你的孩子是否不愿意與你交流?
9.你的孩子是否會感到內心緊張,無法從容面對一切?
10.你的孩子是否常常走極端,說那些不可回旋的話?
上述這些問題中,如果對于大多數問題的回答是“是”,那么你一定要留心,因為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已經患上了焦慮癥,甚至深受焦慮癥的困擾。作為父母,你要更加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帶著孩子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切勿諱疾忌醫,否則孩子的焦慮就會更加嚴重。
上一篇:提高情商,提升情緒調控力
下一篇:放棄意味著重新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