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意味著重新獲得
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就存在著競爭,只有競爭,才能取勝,才能脫穎而出,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當今社會,競爭尤為明顯,因為人際間的競爭結果往往與人們的生存質量息息相關。因而,人們再也不能固守著自己的一片天地高枕無憂了。但我們還應該看到,過于看重競爭而導致職場危機四伏,著實給人際交往帶來重重障礙。這時候,我們需要以退為進,學會妥協,這也是一種舍得的智慧,表面上看,我們舍掉的是繼續向前的機會,但結果卻是我們得到了更大的成功。
趙先生在一家外資醫藥企業供職,有著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先后做過部門經理和總經理助理。但在外企工作的十幾年里,趙先生遭受過不少白眼,但他總是保持謙虛的態度,忍耐著,只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出人頭地。就在今年,趙先生去了一家民營企業做副總裁,他說:“自己年近40歲了,雖說有一些資歷和工作經驗,但與外企里30歲左右的年輕人相比,不管是知識結構還是工作精力,都有差距,與其被年輕人擠走,不如換個更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趙先生繼續開玩笑說:“我這也是謙卑的智慧,以退為進的策略。”
果不其然,由于民營企業比較缺乏人才,而趙先生所掌握的是外企管理理念,完全可以作為新鮮血液注入企業。而且,民營企業支付給趙先生的薪水是外企的兩倍,賦予其更大的權力。現在,趙先生再也不是那個遭人白眼的普通外企員工了,而是率領近百名員工,做著之前在外企想做卻不敢做的事情,自己非常有成就感。
忍耐、退讓并不意味著失敗,相對于“前進”,“退一步”更是一種生存智慧和處世哲學。我們都知道,在動物世界里,獅虎的藏露進退之功,它們主要是為了獵獲對象或者保護自己。同樣的道理在生活中也可以運用,許多人只知道乘勝追擊,卻不知道退一步的處世藝術。殊不知,使勁向前沖,不僅會讓自己身心疲憊,而且也難以取得成功。以退為進,看似退讓,看似是一種舍棄,其實是為日后的成功做著準備。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凡事都不要強出頭,收斂一點,暗中使勁,將來定能出人頭地,而且不會遭人嫉妒和排擠。
可見,懂得減速和停止,是人生的一種境界。有時候,一味地追求高速度并不能達到目標,因為用勁太大,就會招致損傷。這是必然的,或許只因為有了喘息的機會,才有足夠的體力實現下一步的飛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異母兄長重耳。重耳聞訊,逃出晉國,在外流亡十九年。
經過千辛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為,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酒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么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愿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當初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后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后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這就是“退避三舍”的故事,以退為進,然后誘敵深入,從而給自己留下了主動出擊的后路,獲得最后的成功。
其實,當今社會,做人做事亦是這個道理,高手如云,不少人爭強好勝,鋒芒畢露,給人造成了咄咄逼人的感覺,往往適得其反。其實用點心機,適當“示弱”,并不表示你無能,有時反而起到化解矛盾、以柔克剛的作用,取得意想不到的妙效。承認“無知”,多學多問,是走向成功之路的必備素質。學會了妥協,就能學會以屈求伸,以退為進,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這樣你才可能成為最后的勝利者。
以退為進,是一種智慧,會助你不緩不慢地達到目標。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走在沙漠中,你的食物和水都沒了,而你仍舊堅持前行,此時,你可能會心慌意亂,這就是有些人會死在沙漠中的原因。倘若能冷靜下來,借助星辰找準方向,朝著一個方向走,結果會大不一樣。
以退為進,并不是一味忍讓,而是為了實現雙贏。《將相和》的故事中,藺相如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讓廉頗,終于使廉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使自己和廉頗都能各盡其用,使趙國繁榮昌盛。李嘉誠不貪小利,對于失敗的競爭對手,他并沒有置他人于死地,而是留條財路給他人,最終使自己成為亞洲第一富豪。以退為進,不僅為自己,也是為別人。
可見,以退為進,是我們每個人都追求的目標;退,則是為了更好地進。以退為進,以舍求得,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不過,我們也不可能事事退讓,妥協要看具體情況。要看你的大目標所在。也就是說,為了達到大目標,可以在次要的目標上做適當的讓步。這種妥協并不是完全放棄原則,而是以退為進,以屈求伸。我們要有長遠的眼光,以大目標為我們交際的根本動力,適當的時候妥協,才會離我們的大目標更近一步!
上一篇:改變思維模式,有效減輕焦慮
下一篇:放手愛情,也是一種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