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體諒到父母的付出和不易,你就長大了
我們往往對自己千辛萬苦得來的東西才覺得珍貴,對本來就有或輕易得到,一直在自己身邊的東西反而覺得沒什么。我們很容易記住我們為別人做的,卻很容易忽略別人為我們做的,對為我們做得越多、越長的人,想起來的時候反而越少。
比如母親做了好多年的飯,我們卻從沒表達過感謝,因為我們把它視為了應該。而這個世界上并沒有必須和應該,必須和應該讓我們的心靈越來越麻木。這也是造成我們生活不愉快的一個重要因素。記住,沒有人必須愛你,應該愛你,還應該以你喜歡的方式來愛你。你要把這個心結解開。這個世界上誰也不欠你什么。我們應該對收到的每一份關心與愛護,哪怕舉手之勞,也要報以深深的感恩。
有這么一個人,朋友單位每個月發5斤雞蛋,朋友家不吃雞蛋,就送給了他,送了好幾年。有一天朋友把雞蛋送給了另一個同事,于是批評就來了,“你怎么把本來應該給我的雞蛋給了新認識的朋友?”他仿佛都忘記了雞蛋是朋友的,忘記了朋友不是應該送給他,是他應該對送了自己這么多年雞蛋的朋友表示感謝。所以你的爸爸媽媽不是必須把自己的財產留給你,不是必須平等分給每個孩子,也不是必須犧牲自己來成全你,更不是必須時時刻刻都關注你的感受,以你為核心。
再者,父母怎么對待我們是一回事,我們怎么對待父母是另一回事。這也就是儒家經常講的各安其位,即便你認為父母如何不好,你都要盡好為人子女的責任。因為伴隨著你的成長,你的看法可能會不斷改變。有人說,什么時候孩子就長大了呢?當他體諒到父母的不容易的時候。如果你一生都沒有體會到父母的付出和不易,你就一直是個孩子。
上一篇:突破外相的限制,接受各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下一篇:能力是在長期的工作中慢慢増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