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常識去打破常規
羅斯福總統曾收到一位海軍青年中尉寫來的信,信的主要內容很讓他吃驚,大意是——海軍不能總是射大豆!
這位海軍沒有按照規矩辦事,他越過了他的主管長官和海軍部長,而且他的上司也決定不采納他的意見。但他并沒怕——他又冒著可能受到嚴厲懲罰的危險,請總統考慮他的意見。
這就是海軍大將西姆斯所做的大膽舉動,這成為他一生事業的轉折點。后來,他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戰時艦隊總司令,被譽為當代海軍中最有建樹的人。這次“上書”,他獲益匪淺,大西洋艦隊中的5艘戰艦被撥給他,緊接著他又被任命為司令官和海軍演習的監察官。他那敢于打破常規的超凡勇氣令人欽佩。因為這一勇敢之舉,他得到上司的器重,從千百萬士兵中脫穎而出,為之后的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然,這種策略是有風險的,前提是確信自己有能力適合某種需要。而一旦做出正確判斷,并付諸行動,風險也會帶來豐厚的回報。
卡內基說:“一個人如果不能打破僵化的條條框框來提高效率,那么他就是一個無能的人……如果一個人看不出這種打破的需要,那就是說,已經到了他能力的極限。”現實中,獲得成功的往往是那些打破常規的人。
任何規律都有其局限性,隨著時間的流逝,有許多規則和習慣已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而人們之所以遵循,是因為圖其穩妥便利。然而,敢于挑戰陋習和常規,往往是博得上司注意并樹起個人威望的最簡單辦法。當然,無論在什么樣的組織,服從紀律也是十分必要的。很多時候,下屬當然應該無條件服從上級的命令,但是,當一件事明顯錯誤時,聰明人就會及時出動,從而脫穎而出。
在出版家賽勒斯·柯提斯的眼里,有兩種人是毫無大用的:一種是不肯服從命令的人,一種是不能做命令之外的事的人。
楊·雅各是著名的芝加哥廣告人,曾擔任過美國廣告協會會長。對他來說,他事業中最關鍵的一步,源于一次迅捷而毫無背景的晉職。
從13歲起,雅各就在印刷公司的辦公室打雜,后來他被提升為湯普森公司辛辛那提分部的打字總監。恰好此時紐約公司總部召分部的領導斯丹利里索回去做總干事。這樣,辛辛那提分部的一個重要職位就空出了。當時有3個候選人,但幾周之后,也沒能確定由誰來擔任。就在此關鍵時刻,雅各想了一個主意,并最終爭取到這個職位。
他在他人未曾察覺之時,就向前邁了一步。后來,上級命令以投票的方式決定由3位候選人中的哪位來擔任分部領導。但投票結果并沒詳細公布,雅各卻走馬上任了——他沒有選其他任何人。他冒險一試,居然成功了。
人們不會信服一個人自封的權威,也不會遵從其發布的命令,但如果以某種大膽的方式順利渡過此關,就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美國鈔票公司的總經理丹尼爾·伍德哈爾認為,一個人能否得到重用,“一半因為他有才干,一半是因為他有升職的欲望”。他說:“明白自己的價值,并明白應在何時以何種方法來表現出自己的價值,這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才能讓二者很好地結合。”
傳奇人物唐斯從鐵路測量員逐漸升至伊利諾伊州中央鐵路總部,他說:“一個人應當做的是:不動聲色而順利地讓你的老板認為你值得提拔。”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好本職工作,對下一步工作做到心中有數,對某個高位做隨時取而代之的準備。”
我們發現,那些真正想做事的人總是在尋找著機會,當機會來臨時,就迅速抓住,讓自己脫穎而出。他避免去做那些沒前途的事情,而且隨時準備加入到新興的事業中去。
戴維·撒莫夫就能很好地運用此策略。9歲時,他從最下等的船艙里鉆出來,來到美國,在那里連一個英文單詞都不會讀。但32歲時,他就已經成為美國無線電公司總干事,現在他已經是公司的總經理了。多年以前,他以自己敏銳的判斷力斷定,在不久的將來,無線電事業一定會有很大的發展。于是,在孩時,他就開始在這一領域研究并堅持不懈。正是他及時跨入這一新興行業,抓住了先機,才使他在年輕時就獲得杰出的成就。
上一篇:使別人覺得是他自己的主意
下一篇: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