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癥狀:上課總是胡思亂想
這是一個高中男孩,早些時候就開始說自己腦子有病了。這一天男孩感覺實在不行了,懇切請求父親陪同去外地看心理醫生。就在準備成行的過程中,男孩的父親輾轉了解到了我的信息,于是,電話請求能夠即刻接待他們的來訪。如此急迫的情況,讓我不得不再次破例接待了他們的緊急來訪。
如此緊急來訪,男孩究竟怎么了?
男孩17歲,正讀高二。自己知道到了該努力的時候了,但是,就是進入不了學習狀態。上課的時候,自己很想聽課,可就是聽不進去,就是靜不下心來,有點動靜就走神,總是走神,總是胡思亂想,也不知道想些什么,反正就是聽不進課,甚至課堂上經常睡著了,不是想睡覺,可就是聽聽課就睡著了。同時,男孩的生活也陷于混亂,該起不起,該睡不睡,上課下課,稀里糊涂。為此,老師請過家長,家長也鬧過男孩,男孩也表示堅決改正,可是過后還是老樣子,還是聽不進課,還是胡思亂想。再一次被老師請家長之后,男孩感覺自己腦子有病了,心理有病了,就想看醫生。最近又一次被老師請家長,男孩就懇求父親陪同去看心理醫生了。
聽不進課?總是胡思亂想?有些患強迫癥的學生確實會有類似的表現:聽不進課,總是胡思亂想。現在,雖然男孩自己說有病了,但是,能夠僅憑他自訴癥狀就診斷為強迫癥嗎?心理咨詢需要對所謂癥狀進行心理探究,追根溯源,找到癥狀背后的來龍去脈。
心理把脈:源于連續的心靈強震
原來,男孩在初中的時候是個尖子生,憑自己的實力考進了現在的重點高中。
男孩懷著興奮的心情走進高中校園的時候,看到了初中的一個同班女孩也考進了這所重點高中。陌生的環境里遇到了過去的同學,兩人都有一種親近感。更何況,初三的時候,男孩就對這個女孩的有過朦朧的好感。他鄉遇故知的親近感,加上朦朧的好感,在兩個人心里快速的發酵了,發酵成了少男少女的初戀之情,在男孩心里這份戀情更深更重。
本來,高一正是很多新生由于心理準備不到位容易滑坡的時候。于是,沒等沉醉在戀情中的男孩清醒過來,入學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試結果已經揭曉,男孩的成績由初中時候的名列前茅,變成了現在的名落孫山。巨大的落差,讓男孩一下子暈頭轉向了。女孩的成績雖然沒有這樣糟糕,也受到了影響。
就在這個時候,老師知道了男孩與女孩的戀情,開始做他們的工作。結果在期中考試后,女孩提出了分手,首先斬斷情絲。考試成績的巨大落差帶來的心靈強震還沒平息,女孩的分手簡直又是一場心靈強震。連續的心靈強震,讓男孩的心招架不住了,震得是一片混亂一塌糊涂。這樣的心態下,考試名次自然是一再下滑,終于到了班級最后。就在這時候,男孩出現了聽不進課胡思亂想的所謂癥狀。
至此,男孩心理問題的來龍去脈比較清楚了。學業失敗的打擊,初戀失敗的打擊,讓男孩的心混亂不堪,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了。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怎么收拾好自己如此混亂的心?除了胡思亂想又能怎樣?很明顯,這哪里是什么強迫癥?哪里是醫生用藥可以治好的病?
可是,男孩為什么堅持要看醫生?
溝通了上面的意思,男孩確認了自己腦子沒有病,也弄清了自己心理問題的來龍去脈。隨后,我們的對話轉入到為什么要堅持看醫生這個問題上來。最后男孩說:因為,如果是有腦子病了,我會感覺心里好受一些,輕松一些……
男孩最后似乎不經意的這句話,恰好說出了他所以堅持要看醫生認為自己有病的心理動因。人面對某些困境的時候,常常會希望自己有病了,甚至會真的有病了。這樣的“病”給人什么好處呢?因為有病了,可以讓人感覺自我責任減輕了一些,心里暫時輕松了一些:陷入這樣的困境,不怪我這個人,怪我這個病。這種心理自我免責,就是把生活困擾轉化成身心疾病的好處。男孩說的心里會好受一些,輕松一些,就是這個意思。而且,不用等醫生說,男孩認為自己腦子有病了這種想法本身,就已經在潛意識里起到了心理自我免責的作用,起到了自我減壓的作用。
這就是男孩所以總認為自己腦子有病的心理秘密。
心理處方:從眼前的小事做起。理動因己減壓我責任減輕了一些,心里暫時輕松了一些。
男孩領悟了上面的意思,主動提出了現實的問題:那我該怎么辦呢?
為了尋找出路,我們做了很多交流。最后我們達成共識,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面對現實,直面困境,頑強自救。男孩深切領會到,逃避責任不是辦法,不是出路,而且會真的毀了自己。困境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必須勇于面對。但是,具體說來怎么辦,男孩還是有些茫然,他說自己已經是最后幾名了,還能重新找回以前的好名次嗎?
我的建議是,先從眼前的小事做起。就此我們作了交流,男孩領會了從小事做起的意義,認識到每個人的成功幾乎都是從小事做起的。現在,男孩該從什么小事做起呢?最后我們確定,先從正常作息開始,讓自己生活正常化。然后在制定學習的具體目標。總的說,要堅持小步子原則。這樣,更容易看到希望,更容易激發動力。至于最后的名次,那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現在不要管它。
最后,與家長溝通了情況,也達成了共識:對孩子,暫且不要求分數,重在要求生活正常化。只要幫助男孩生活走向正常化,就意味著幫他開始了切實的自救之路。沿著這條路,必會逐步走過困境,走向新的希望。
大約兩個月后,我的心理咨詢專線傳來了男孩的好消息:可以正常聽課了,最近一次的考試名次也開始前進了。男孩語氣中,充滿了重新找到希望的欣喜。我知道男孩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也知道男孩前面的自救之路還很長。但是,這總比自我心理免責更現實,更可靠,更有希望。
【馬老師微語錄】人面對某些困境的時候,常常會希望自己有病了,甚至會真的有病了。
上一篇:孩子迷戀老師怎么辦
下一篇:孩子是個嬌嬌女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