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好人生那百分之七十的煩惱
我們70%的煩惱都和金錢有關。蓋洛普調查公司主席喬治·蓋洛普說,根據他的研究顯示,大部分人都認為,只要他們的收入增加10%,他們就不會再有經濟困難。在很多情況下確實如此,但令人驚訝的是,更多的情況并不是這樣。例如,我在寫這本書時,曾向預算專家愛爾茜·史塔普里頓夫人請教。她曾擔任紐約和金貝爾兩地華納梅克百貨公司的財政顧問多年;她還以個人指導員身份,幫助過那些受金錢拖累的人。她幫助過不同收入的人,從每年賺不到1000美元的行李搬運工到年薪10萬美元的公司經理。她說:“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多掙些錢并不能解決他們的財務困難。事實上,我經常看到,在他們的收入增加之后,并沒有什么大的作用,反而突然增加了開支——也增加了頭痛之事。使大多數人煩惱的,并不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支配已有的錢!”
許多讀者可能會說:“我希望你這家伙自己來試試:拿我的周薪支付我的賬款,維持我應有的開支。只要你試一試,我敢保證你會知道我的困難,不再敢夸口?!辈诲e,我也有我的財務困難:我曾在密蘇里州的玉米田和糧倉做過每天10小時的苦力工作。我辛勤地工作,累得腰酸背痛。我當時所做的那些苦活累活,并不是每小時1美元報酬,也不是50美分,甚至不是10美分——而是每小時5美分,每天工作10小時。
我知道持續20年住在沒有浴室和自來水的房子里是什么感受;我知道睡在零下15度的臥室中是什么感受;我也知道徒步好幾里,以節省10美分,以及鞋底穿洞、襪子打補丁是什么感受;我還嘗過在餐廳里只能要最便宜的菜,以及把褲子壓在床墊下是什么滋味——因為我沒錢把它們拿去洗熨。
然而,我在那段時間仍然勉強自己從收入中省下幾個銅板,因為我若不那么做的話,心里就會不安。由于有了這段經歷,我終于明白,如果你我希望避免負債,不受金錢的困擾,我們就必須和那些公司一樣,擬定一個開支計劃,然后根據計劃花錢。可惜我們大多數人都不能這樣做。
要知道,當某事情涉及你的金錢時,你就是在為自己經營事業。而你如何處理你的金錢,實際上也確實是你“自己”的事。
那么,我們管理金錢的原則是什么呢?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預算和計劃呢?以下有11條規則:
規則一:把事實記在紙上。
阿諾德·班尼特50年前在倫敦立志當一名小說家時,窮困潦倒,生活壓力非常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都作了記錄。他是想知道他的錢怎么花掉的嗎?不。他想做到心里有數。他很欣賞這個方法,甚至當他成為世界著名作家、富翁,而且擁有一艘私人游艇之后,還保持著這個習慣。
約翰·洛克菲勒也保持了這種習慣。他每天晚上禱告之前,總會記下每便士的用途,然后才上床睡覺。
你和我也一樣,應該找一個本子來,開始記錄。難道要記一輩子嗎?當然沒有必要。有關專家建議,我們最起碼要記下第一個月的詳細開支——如果可能的話,可以記3個月。這樣做可以讓我們保持精確的記錄,知道那些錢是如何花掉的,然后我們可以根據它來做預算。
規則二:制定一項真正適合你的財務計劃。
史塔普里頓夫人告訴我,假定有兩家鄰居,他們住同樣的房子,同樣的社區,甚至連家里的收入和人數也一樣,但是他們的財務預算卻有很大的差異。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人各不同。她指出,財務計劃必須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史塔普里頓夫人說:“根據計劃生活的人,一般都比較幸福?!?/p>
規則三:學習如何明智地花錢。
我指的是學習如何使你的金錢體現出最高價值。所有大公司都設有專門的采購員,他們不做別的事,只為公司買到最合適的物品。你作為你個人財產的主人,何不也這樣做呢?
規則四:不要因你的收入而多添煩惱。
史塔普里頓夫人告訴我,她最怕的就是被年薪5000美元的家庭請去作財務預算。我問為什么,她說:“因為年收入5000美元似乎是大多數美國家庭的目標。他們可能經過多年的奮斗才實現這一目標——當他們每年的收入達到5000美元后,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成功了,開始大量花銷:在郊區買房子,并說‘和租房子花一樣多的錢’;買新車,添新家具和新衣服——等他們發覺時,已經陷于赤字階段了。實際上他們比以前更不快樂——因為他們增加的收入全花光了?!?/p>
這是很自然的事。我們都希望更好地享受生活,但從長遠來看,強迫自己在預算之內生活,或是讓催賬單塞滿你的信箱以及讓債主猛敲你的大門,到底哪一種方式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幸福呢?
規則五:如果你必須借貸,就設法建立個人信譽。
現在假設你沒有保險可借,也沒有任何有價債券,但是你有房有車或其他擔保物,那么你可以到哪里借錢呢?要盡量去銀行借。所有銀行都嚴格規范,它們在社區也有信譽,利率也由法律嚴格固定,而且會和你公平交易。所以,如果你遇到困難,銀行將會與你商討對策,制定計劃,幫你克服憂慮,擺脫財務困境。
規則六:購買疾病、火災以及意外保險。
對于各種意外、不幸以及可預料的緊急事件,你可以購買小額保險。我并不是建議你對任何事件都投一份保險,但我鄭重地建議你為自己投一些主要的意外險;否則出了事,不但花大筆的錢,也很令人煩惱。這些保險都很便宜。
舉個例子吧,我認識一個婦女,去年在醫院住了10天。等她出院之后,她收到的賬單只有8美元。這是怎么回事呢?因為她有醫療保險。
規則七:不要讓保險公司給你現金。
艾伯利夫人是紐約市人壽保險研究所婦女部主任。她曾在全國各地的婦女俱樂部演講,呼吁不讓寡婦領取大筆的人壽保險金,而改為領取終身收入。她說,有一位收到2萬美元人壽保險金的寡婦,把錢借給兒子從事汽車零件銷售,結果失敗了,現在她窮困潦倒。她還提到另一位寡婦被一位狡猾的房地產經紀人欺騙,把她的大部分人壽保險金拿來購買“保證在一年之內增值一倍”的空地。當她在3年之后賣掉土地時,只拿回當初的1/10。她又說到另一位寡婦,她領取了1.5萬美元的人壽保險金12個月以后,就不得不向兒童福利基金會申請補助撫養她的子女。這樣的悲劇真是太多了。
多年以前,《星期六晚郵》在一篇社論中說:“由于普通婦女沒有受過商業訓練,又沒有銀行人士替她們出主意,因此她們很可能在第一個狡猾的掮客向她們游說之后,就貿然地把她們丈夫的人壽保險金拿去購買股票。任何律師或銀行家都可舉出許多類似的例子:節儉的丈夫多年來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錢,只因為他的遺孀或孤兒相信某位專騙女人的騙子,而轉眼將其花光。”
何不向摩根學習呢?那就不要讓銀行給你現金。這樣,你每個月都能得到生活補貼。
規則八:養成子女對金錢負責的態度。
我永遠記得《你的生活》雜志中的一篇文章。它的作者史蒂拉講述了她如何教育她的小女兒養成對金錢負責的態度:
史蒂拉從銀行要了一本特殊支票簿,將它交給了9歲的女兒。每當女兒得到了每周的零花錢時,就將這些錢“存進”里面,母親則成了“銀行”。然后,在那個星期之中,每當她要用錢時,就從中“提取”,把余款記下來。小女孩不僅從中得到了樂趣,而且學會了如何處理金錢。
這是一項特殊方法,如果你有上學的孩子,并想讓他學會如何處理金錢,我建議你可以考慮這種方法。
規則九: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在家中賺一點額外收入。
如果你制定好開支預算之后,發現仍然無法彌補開支,那么你可以做以下兩種選擇之一:你可以咒罵、發愁、擔心、抱怨;或者你可以想辦法賺一點額外的收入。
看看你四周,你也許會發現許多尚未達到飽和的行業。例如,如果你自己是一名優秀的廚師,你可以開一個烹飪培訓班,就在你自己的廚房里教年輕女孩子,說不定上門的學生絡繹不絕呢。
規則十:不要賭博——永遠不要。
規則十一:如果我們不能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不妨寬恕自己。
如果我們不能改善自己的經濟狀況,也許我們可改進我們的心態。記住,別人也有他們的財務煩惱。我們可能會因為經濟條件不如別人而煩惱,但別人也可能因為比不上另一家而煩惱,而這另一家又因為比不上另一家而煩惱。
即使美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也有他們的財務煩惱。例如,林肯和華盛頓都必須向人借錢,才能上路就任總統。
如果我們得不到我們想要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打攪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善待自己。古羅馬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塞尼加說:“如果你一直覺得不滿足,那么即使你擁有整個世界,你也會傷心?!?/p>
記住,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只吃三餐,一次也只睡一張床。
上一篇:發掘人性中善良的本質
下一篇:多同情別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