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思維
孔子云:“誠者,乃做人之本,人無信,不知其可。”韓非子曰:“巧詐不如拙誠。”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不作假秀才,寧為真白丁。”季布一諾勝過千金,商鞅變法立木求信,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類似的故事和典故不勝枚舉,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誠信卻出現了危機。
誠信本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個重要的倫理學和哲學概念,以后成為中國倫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疇。
在今天,我認為,還應當把它理解成一種極其重要的思維方式。
[大成緣于大信]
那是2000年發生的事了。那一年,中國有家新成立的網絡公司迎來了一個非常難得的大客戶。他們的經理親自接待了這個重量級的客戶。對方拿著策劃書,問那位剛剛創業的經理:“請問這個項目要多久可以完成?”
經理回答說:“6個月。”客戶面露難色,接著問道:“4個月行嗎?我們給你提50%的報酬。”
經理不假思索地搖頭拒絕:“對不起,我們做不到。”
的確,按照當時的技術水平,4個月是很難圓滿地完成這項任務的,所以這位經理忍痛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誠實地拒絕了這樁大業務。
結果,客戶聽后開懷大笑,馬上在合同書上簽下了名字。他對經理說:對您誠實的拒絕,我感到非常滿意,因為這反映出您是一個誠實穩重的人,而在您這種人的領導下,產品的質量是最值得信任的。
兩年后,這個小網絡公司的經理一躍成為“中國十大創業新銳”,一年后他又榮獲了首屆“IT十大風云人物”稱號。而他的公司在短短的三年里,從一個小網絡公司發展成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企業。
時至今日,這個經理的名字和他誠實的信譽始終沒有改變,他叫李彥宏,而他的企業名字早已為世人熟知,它就是百度。
日本人小池出身貧寒,在20歲那年,他在一家機器公司當推銷員。
有一段時期,他推銷機器非常順利,半個月之內就同33位客戶做成了生意。
不久,他突然發現他所賣的這種機器比別的公司生產的同樣性能的機器貴一些。
小池心想:“如果客戶知道了這件事,一定以為我在欺騙他們,會對我的信用甚至機器性能產生懷疑。”
于是,深感不安的小池立即帶著合約書和訂單,逐戶拜訪客戶,如實向客戶說明情況,并請客戶重新考慮選擇。
小池一共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才拜訪完33位客戶。小池人瘦了一大圈,但是,他卻心安理得。
小池這種誠實的做法,使得那些客戶非常感動。結果,這33位客戶沒有一個解除合約的,反而成了他更加忠實的客戶。
后來,小池憑著他的誠實,最終成了大企業家。成了大企業家的小池,曾對世人說:“做人做生意都一樣,第一要訣就是誠實。”
相反,還有這樣一家公司,因為不注重誠信,結果失去了令人后悔一輩子的大利。
法國的一家服裝公司想到深圳來做一次展銷會,需要搭建一個巨大的舞臺,于是找到這家公司。當然,同時也找到另一家德國獨資的建筑公司作為競爭對手。
策劃出來之后,該公司準備與客戶商談。而在此之前,他們早已經悄悄摸清德國公司的計劃,對方開出的完成時間是20天。他們合計了一下,這也正好是他們至少必需的搭建時間。顯然這樣他們就不占有明顯的優勢了。于是,他們將策劃中的搭建時間強制改成了16天,整整壓縮了4天,這就意味著他們得以超常的速度和強度去完成這個任務。即便如此,他們還是認為在這個以效率著稱的商業競爭中,自己已經勝券在握了。
但結果卻令他們大跌眼鏡,因為客戶居然還是選擇了那家德國建筑公司,而且還給了對方整整25天的時間。他們想不通,其實,所有的經驗和數據表明,搭建好這樣的一個舞臺最少也需要20天。他們明白后,后悔不已。
讀后有智慧
誠信的重要性很多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點,只是說有不少人沒有真正懂得誠信。尤其是在利益面前,他們只看得到眼前靠虛假而得到的一點好處,看不到長遠一點的大利。所以就輕易地放棄了誠信,結果因小失大。
李彥宏的智慧就在于此,在利益面前,他能經得起虛假的誘惑,選擇了誠信,結果他的事業做出了大名氣。
其實在當今社會,人們追求的不是單純的速度,不是單純的物質,而是讓人有足夠安全感的誠實,讓人被尊重的信譽。
上一篇:視短思維-[揭開傷疤,是為獲得新的人生]
下一篇:調整思維-[學會做成功路上的“飛行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