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思維
改變原有的情況,使其適應新的變化要求,以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就是調整思維。
事實表明,在生活中,時間一長,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養成一些不易改變的動作、生活方式、社會風尚等。這樣的情況下,就需要做出調整。因為世界在變,我們的思維也應該變。
當今世界,落后的不是貧窮,而是思維。如果我們總是在一種思維方式下保持舊的觀念,總是用一種思維模式想問題,那就不僅僅是思想觀點上的落后,而是整體上落后于人。我們看世界,不應該老氣橫秋,對整個世界格局的變化,應該明察秋毫。
有趣的是,科學家研究指出,人的思維有周期性,這就是人體生物周期。科學家們說,人體存在智力、情緒、體力周期分別為33天、28天和23天的生物鐘。這3種“鐘”存在明顯的起伏變化,在各自的運行中都有高潮期、低潮期和臨界期,當人體三節律運行在高潮時,人們表現出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情緒樂觀,記憶力、理解力強。
另外,在從事某種活動或事情的過程中,事情的進展并非是一條直線,這時,就需要適時地加以調整,以免脫離了“軌道”,陷入誤區。
[學會做成功路上的“飛行員”]
你擁有夢想,甚至是大夢想。很好!詩人雪萊說:“我們可以成為我們所夢想的那樣。”
在什么時候實現自己的夢想呢?也許你定為5年,可當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段時間后,突然發現,生活打傷了你夢想的翅膀:問題接連不斷發生,就像風箏,被線縛住了,怎么也不能飛得再高、再穩一點。后來夢想與生活的差距太大了,就好像風箏不等于雄鷹。
假如你放飛的不是風箏,你起飛的是一架飛機,情況又會怎么樣呢?先不直接回答這一問題,我們來看這樣一件事。生活中許多人乘飛機從巴黎飛往紐約,這是一段比較漫長的旅程,可每個星期都有很多人登上飛機、相信自己一定能到達目的地。
現在,我要向你透露一點,在95%的飛行時間里,飛機都是偏離航道飛行的。試問,要是在一張地圖上取兩個點,你把它們連起來,現在,你通過一個稍稍偏離的點來看,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哎呀!差別這么大!真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可是,為什么人們坐的飛機都絲毫不差地平穩到達了目的地?細心的你可能想到,是5%的飛行時間,決定了最終能準確飛往紐約。
這5%的時間是怎樣決定的?飛機是由飛行員負責方向的。飛行員有預定目標,即飛到紐約。飛行過程中他深知,由于氣流會把飛機吹得偏離航道,因此他監控著飛機的飛行方向,不時地進行調整,最終使飛機順利抵達終點。
由飛機,我想到了汽車。有一個年輕人駕著一輛車要躍上一個小山坡,幾次沖刺,開不上去。這時路邊的一位老人說,你不妨倒退著試試。后來,青年人調轉車頭,一個掛擋,便輕輕松松地越過了山坡……
在我們不能進的時候,有沒有想到調整一下?跨過一個水溝,須后退幾步,再沖向前;躍過欄桿,要后退數步,再跨越過去。
同樣是汽車,在前進過程中,必須適時地調整方向、選擇路徑,才能安全快捷地到達終點。
一位乘客上了出租車,并說出自己的目的地。司機問:“先生,是走最短的路,還是走最快的路?”乘客不解:“最短的路,難道不是最快的路?”司機回答:“當然不是。現在是車流高峰,最短的路交通正擁擠,弄不好還要堵車,所以用的時間肯定要長。你要有急事,不妨繞一點道,多走些路,反而會早到。”生活中,無論到什么地方,很少有直通車,而且這條道上也并非只有你一人,可能別人也會阻礙你的前進,你還須懂得繞行,得有出租車司機這樣的“繞道”思維。人生的道路也一樣,很難有筆直的,不要為走彎路而難過,只要懂得適時地請教地圖、路標和行人,即使在懸崖邊也可勒馬。
調整思維,可以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這是一個老故事了,19世紀中葉,許多人去美國加州淘金,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也加入了淘金者的隊伍。然而,加州環境惡劣,氣候干燥,加之水源奇缺,不少人不僅淘不到金子,反而喪命于此,亞默爾也被饑渴折磨得半死。許多人抱怨:“誰要是給我一壺水喝,老子就給他一枚金幣。”亞默爾突發奇想:這里不是缺水嗎?于是,他退出了淘金隊伍,開始挖渠引水,經過過濾成為飲用水,并裝進桶里,挑到山谷里一壺壺地賣給淘金者。開始,淘金者對亞默爾不屑一顧,結果當許多淘金者空手而歸的時候,他卻靠賣水賺到了一筆可觀的收入。調整思維,成功與我們就是這樣近!
懂得調整思維,才能更好地改變命運。生活中這樣的故事還真不少。
享譽世界的美籍華裔作曲家譚盾,是長沙人。1999年因歌劇《馬可波羅》獲得格萊美作曲大獎;2001年憑借電影《臥虎藏龍》的作曲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獎”;2006年創作歌劇《秦始皇》震動西方音樂世界,基辛格評價這部歌劇“能起到像當年乒乓外交一樣的作用”。
想當年,他比我們這些普通人還普通,就是因為他懂得調整思維,賦予了自己人生新的方向。
那一年,譚盾剛到美國,生活相當拮據,到了必須去街頭拉小提琴賣藝賺錢的地步。不過他還是感到自己很幸運,認識了一位黑人琴手,一起爭到了一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一家商業銀行的門口。過了一段時日,譚盾賺到了不少賣藝錢之后,就和黑人琴手道別了。
譚盾的聰明就在這里!他知道,如果一味地在這里賺錢下去,是他事業的最壞結果(除了能得到更多的錢之外,事業將一無所獲)。而如果此時跳出這個最能賺錢的好地盤,把自己能賺錢的“藝術細胞”注入大學去進修,將自己能賺錢的“藝術靈感”放飛到藝術殿堂去翱翔,則有可能獲得最好的事業成就。于是,譚盾將全部時間和精力投注到提高音樂素養和琴藝之中……
十年后,譚盾又一次路過那家商業銀行,發現昔日老友——黑人琴手,仍在那“最能賺錢的好地盤”拉琴。當黑人琴手看見譚盾突然出現時,很高興地說道:“兄弟啊,你現在在哪里拉琴啊?”譚盾回答了一個很有名的音樂廳名字,黑人琴手反問道:“那家音樂廳的門前也是好地盤,也很好賺錢嗎?”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他哪里知道,十年后的譚盾已經是一位國際知名的音樂家,他經常在著名的音樂廳中登臺獻藝,而不是在門口拉琴賣藝!
我國有很多優秀的成語,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磨刀不誤砍柴工”等也是一種思維的調整。如果一味地鉆“牛角尖”,不調整,就只有走“死胡同”。
夢想與現實也一樣,在追求過程中,要經常瞧瞧手中的地圖,看一下自己是否偏離了正確的方向,再給予適當的調整,這樣就能成功抵達夢想的終點。
讀后有智慧
火箭發射也一樣,火箭發射出去之后,要讓它進入預定的準確軌道位置,就需要不斷地調整運行的方向;一有偏離正確軌道的危險,就得及時做出判斷、選對方向,將運行的軌跡調整過來。否則,一旦火箭脫離了軌道,將失去控制,從而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
人生也需要不斷做出正確的選擇,不斷調整發展的方向,才能走上正確的軌道。成功人士與失敗者的差別,并不只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夠不夠聰明,而在于一個人是否“會”調整。不懂調整,再怎么努力都不會成功!
上一篇:誠信思維-[大成緣于大信]
下一篇:謙虛思維-[做個真正謙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