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應當只追逐名利
人生之名利如猛獸,生不帶來死也帶不走,看透不說透才是真正的智者。佛家說:“打透生死關,生來也罷,死來也罷,參破名利場,得了也好,失了也好。”名利,說白了,不過是身外之物。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成長過程中,越是長大,他追逐名利的思想就越厲害。從古至今,人們無時無刻不在為名利而追逐,爾虞我詐,不惜血本,有的甚至以犧牲生命為代價,有的人為了一時既得的利益,竟然違背自己的良心,這種對名利的追逐其實就是一種人生的痛苦與悲哀。
于連出生在小城維立葉爾郊區的一個鋸木廠家庭,從小身體瘦弱,在家中被看成是“不會掙錢”的、不中用的人,經常遭到父兄的打罵和奚落。卑賤的出身使他常常受到社會的歧視,但他從小就聰明好學,在一位拿破侖時代老軍醫的影響下,崇拜拿破侖,幻想著通過“入軍界、穿軍裝、走一條紅”的道路來建功立業、飛黃騰達。
在14歲時,于連想借助革命建功立業的幻想破滅了。這時他不得不選擇“黑”的道路,幻想進入修道院,穿起教士黑袍,希望自己成為一名“年俸十萬法郎的大主教”。18歲,于連到了市長家中擔任家庭教師,而市長只將他看成是拿工錢的奴仆。在名利的誘惑下,他開始接觸市長夫人,并成為了市長夫人的情人。
后來,與市長夫人的關系暴露之后,他進入了貝尚松神學院,投奔了院長,當上了神學院的講師。后因教會內部的派系斗爭,彼拉院長被排擠出神學院,于連只得隨彼拉來到巴黎,當上了極端保皇黨領袖木爾侯爵的私人秘書。他因沉靜、聰明和善于諂媚,得到了木爾侯爵的器重,以淵博的學識與優雅的氣質,又贏得了侯爵女兒瑪蒂爾小姐的愛慕,盡管不愛瑪蒂爾,但他為了抓住這塊實現野心的跳板,竟使用詭計占有了她。得知女兒已經懷孕后,侯爵不得不同意這門婚事,于連為此獲得了一個騎士稱號、一份田產和一個驃騎兵中尉的軍銜。于連通過虛偽的手段獲得了暫時的成功,但是,盡管他為了躋身上層社會用盡心機,不擇手段,然而最終功虧一簣,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有人說,于連身上有著兩面性的性格特征。于連最后在獄中也承認自己的身上實際有兩個我:一個我是“追逐耀眼的東西”,另一個我則表現出“質樸的品質”。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真實的于連與虛偽的于連互相爭斗,當然,他本人內心也是異常痛苦的。最終,因不斷地追求名利,讓自己心力交瘁。
正所謂“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是不斷鼓勵著后代人要以天下蒼生為重,以節義貞操為重,折腰時心已愧,不趨炎附勢,保持善良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上任何名利浮華所改變。
1.過分地追名逐利會使人身心疲憊
人們對來自他人的奴役,都能夠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對來自自身欲望的奴役,很多人往往不能保持足夠的警惕。因為對名利的追逐,使得我們的人生就好像一場戰爭,不斷地追名逐利,結果自己一輩子都深陷在名利的旋渦中痛苦不已。
2.別活在虛榮感里
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名利是有著一定的渴求的。很多時候,一旦自己對名利的渴求得不到回應,人們便會灰心喪氣,覺得人生無望了。其實,這只是一種較真心理,他們只是在計較自己不能獲得名利帶來的虛榮感而已。
自控小貼士
佛家說,假如真的能看透生與死,那也就看透了人們的生死虛妄。一個人,得名利時,如果十分欣喜,那就是一種生,也是一種死;一個人,失去名利時,如果痛苦萬分,同樣也是一種生,也是一種死。追逐和爭奪名利的人,他們永遠會在名利的旋渦中痛苦著、流轉著。
上一篇:人生需要做減法,少即是多
下一篇:人要有主見,生活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