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照鏡子,鞭策和激勵自己
一匹再懶惰的馬,只要身上有馬蠅叮咬它,它也會精神抖擻,飛快地奔跑這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馬蠅效應”。“馬蠅效應”告訴我們,適時的鞭策能使自己不斷地前進,獲得成功。一個人只有被叮著咬著,他才不敢松懈,才會努力拼搏,不斷進步。
有時候,我們會滿足于現狀,不思進取;有時候,我們會自暴自棄,甚至破罐子破摔。通常情況下,越是有能力的人越容易自負,因為他的內心有著強烈的占有欲,如果任由這樣的情況發展下去,他就會被自滿吞噬,安于現狀、不思進取;還有的人遭遇了一點點挫折就松懈了,喪失了生活的希望,自暴自棄。其實,在這些時候,我們都需要利用馬蠅效應來鞭策自己,趕走身上的自負與驕傲、畏懼與自卑,激勵自己,勇往直前,迎接人生新的一天。
1860年大選結束后,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他任命參議員薩蒙·蔡思為財政部長,蔡思非常有能力,但是,他狂熱地追求最高領導權,而且嫉妒心很強。本來,蔡思想進入白宮,但是,林肯當選了總統,于是,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想當國務卿,但是,林肯任命了西華德,蔡思只好坐了第三把交椅,他對此懷恨在心。一天,巴恩看見薩蒙·蔡思從林肯的辦公室出來,巴恩對林肯說:“你不要將此人選入你的內閣。”林肯問道:“你為什么這樣說?”巴恩回答道:“因為他認為他比你偉大得多。”林肯恍然大悟:“哦,你還知道有誰認為自己比我要偉大的?”巴恩回答:“不知道了,不過,你為什么這樣問?”林肯說:“因為我要將他們全部收入我的內閣。”
后來,《紐約時報》的主編亨利·雷蒙特拜訪林肯的時候,特地告訴林肯,蔡思正在狂熱地上躥下跳,準備謀求總統職位。林肯以自己特有的幽默方式告訴雷蒙特:“你不是在農村長大的嗎?那么你一定知道什么是馬蠅了。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犁玉米地,我吆馬,他扶犁,這匹馬很懶,但有一段時間它竟在地里跑得飛快,連我這雙長腿都差點跟不上。到了地頭,我發現有一只很大的馬蠅叮在它身上,于是,我就把馬蠅打落了。我的兄弟問我為什么要打掉它,我回答說,我不忍心讓這匹馬那樣被咬,我的兄弟說:‘哎呀,正是這家伙才使馬跑起來的嘛!’”講完了故事,林肯意味深長地說:“如果現在有一只叫‘總統欲’的馬蠅正叮著蔡思先生,那么只要它能使蔡思的那個部不停地跑,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林肯所提出的“馬蠅效應”被許多人運用到公司或企業的管理中,但不要忘了,管理好了自己才能有效地管理別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利用好“馬蠅效應”,適時鞭策自己,使自己努力向前。林肯以“欲求”叮著蔡思先生,其實,每個人對生活都有各種不同的欲求,有的人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如榮譽、地位;有的人比較注重物質,如金錢。
對于我們自己來說,最大的欲求就是夢想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以“夢想”這只馬蠅來叮著自己、激勵自己,讓自己這匹“馬兒”歡快地跑起來。
一天夜里,小偷潛入了談遷的家里,但是,小偷發現談遷家里空蕩蕩的,根本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正當小偷失望而歸的時候,他一眼瞥見了屋子角落里有一個鎖著的竹箱,小偷如獲至寶,以為里面裝著值錢的財物,就把整個竹箱偷走了。其實,那個竹箱里并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而是談遷剛剛寫好的《商榷》,對小偷來說,這東西一文不值,而對談遷來說,卻是珍貴的書稿。
20多年的心血化為了烏有,這對談遷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他已經年過半百,兩鬢花白,似乎無力堅持下去了。但是,談遷沒有放棄,他不斷地鞭策自己:再寫一本將會更精彩。在強大信念的支撐下,談遷從痛苦中崛起,重新撰寫那部史書。10年以后,又一部《商榷》誕生了,新寫成的《商榷》104卷,約430萬字,而內容比之前的那部更精彩、翔實,談遷也因而名垂青史。
小偷在無意之間做了那只“馬蠅”,促使談遷鞭策自己,重新撰寫了《商榷》這部史書。或許,正是因為再一次的仔細撰寫,才使得《商榷》更精彩,而談遷也名聲大振。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總是有意無意地影響著我們,然而,只要不停止對自己的激勵,我們就永遠都有再站起來的那一天,成功也從來不曾離我們而去。
無論如何,生活還是要繼續,我們停止了前進的步伐是因為我們內心已經松懈、倦怠,所以,要適時鞭策自己,不斷地鼓勵自己,前方就是成功之路。只要我們不斷地提醒自己、激勵自己,我們就會像那匹被馬蠅所叮的馬兒一樣,越跑越快,最終能夠將心中的夢想變成現實。
上一篇:不去在意,輸贏成敗又如何
下一篇:不能正確做事,往往白費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