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歷三十年著書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代偉大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廈風景資源的旅游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徐霞客出生在江蘇江陰一個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讀書人,稱得上是書香門第。他的父親喜歡到處游覽欣賞山水景觀,徐霞客幼年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歷史、地理和探險、游記之類的書籍。他從小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
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萬卷樓來藏書,這給徐霞客博覽群書創造了很好的條件。他讀書非常認真,家里的藏書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還到處搜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他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
十九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尋訪名山大川,但是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沒有出游。母親鼓勵他說:“你出外游歷去吧!到天地間去舒展胸懷,廣增見識。不要因為我在,就留在家園,無所作為。”徐霞客聽了這番話,非常激動,決心去遠游。臨行前,他頭戴母親為他做的遠游冠,肩挑簡單的行李,隨后離開了家鄉。
就這樣,在母親的支持下,年輕的徐霞客開始考察了。這一年,他才二十二歲,從此,直到五十六歲逝世,他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過的。
那時候,沒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他到什么地方考察,全靠步行。他的旅途,四處充滿千難萬險。
有一次,一場暴風雨剛過,山上泥石松弛,當他攀登時,腳下一滑,連人帶石滾進了洶涌的洪水中。他被洪水一直沖到大河里,經過奮力掙扎,好不容易抓住了岸邊的亂草,這才死里逃生。又有一次,他走到一處十分陡峭的山崖邊,前邊沒有路了,只好冒著生命危險,連滾帶爬地溜到山腳下。
還有一次,徐霞客去黃山考察,途中遇到齊腰深的大雪,登山的路幾乎看不到了。但頑強的徐霞客拄了一根鐵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勢越來越陡,路上結成堅冰,又陡又滑,腳踩上去就滑下來。徐霞客就用鐵杖在冰上鑿坑,腳踩著坑一步一步地緩慢攀登,終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驚奇,因為他們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經好幾個月了。
野外考察十分辛苦,徐霞客卻不顧疲倦,堅持每天晚上記錄當天考察的情況,幾十年如一日,從來沒有間斷過。有時候,白天走了100多里路,晚上很累了,他也要詳詳細細地記下當天的見聞,否則不肯休息。他有時在荒野中過夜,就在燃燒的枯草、干柴邊,堅持寫游記。他寫下的游記有二百四十多萬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來的經過后人整理成書,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記》,這部書四十多萬字,是把科學和文學融合在一起的一大“奇書”。
妙語點睛
徐霞客在完全沒有政府資助的情況下,先后游歷了全中國十六個省。東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騰沖,南到廣西南寧一帶,北至河北薊縣的盤山,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他沒有任何儀器,全憑目測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學。如對桂林七星巖十五個洞口的記載,同今天我們的地理研究人員的實地勘測結果大體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歐洲人才開始考察石灰巖地貌,徐霞客稱得上是世界最早的考察石灰巖地貌學者。徐霞客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在科學事業上奮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遠學習的。
警世良言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
上一篇:康熙虛心好學
下一篇:斛律光持身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