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不掉的“猴子”:
明確項目負責人
企業管理者,經常會遇到許多類似的詢問:
“嘿!老板,你應該作出決定了吧?”
“你什么時候要解決這件事情?”
“我們什么時候采取行動?”
“我們什么時候作出決定?”
“你什么時候才能定奪?”
……
大多數企業管理者的體驗是,一個任務布置下去之后,員工并沒有真正地去執行,或者在執行的過程中并沒有去解決真正要解決的問題。他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不是帶著令人期待的結果,而是帶著一大堆問題。他們慣常的做法是把問題——“猴子”——甩給上司,他們最終的結果就是“瞎忙”,什么問題也沒有解決。
“猴子”,傳統管理者的理解是“任務”。對于任務的定義,通常是“任何時間、地點可以執行的職責”。對此,《別讓猴子跳回背上》一書的作者威廉·湯姆三世的理解是:“猴子”是指解決問題、進行項目計劃或是投入工作機會的下一個步驟、下一個措施、下一個行動步驟。當他們把問題甩給自己的上級時,也就是把解決問題的步驟移接到上級身上。
當我們接到任務時,“猴子”在哪里?在我們的背上。我們扮演什么角色?解決問題者。可當我們帶著問題來工作時,公司的領導者扮演何種角色?不言而喻,忙不到點子上導致猴子不安分地回到上級身上。
實際上,公司領導者因為員工“瞎忙”,并不能夠讓工作有多少進展,任務安排下去之后,轉了一圈,又回到自己身上。如果一個企業管理者不能改變員工無效工作的現狀,他們的“瞎忙”狀態將無法得到絲毫改變。其中,管理者最大的損耗,是時間的損耗。當“猴子”重新回到指令下發者身上時,他們不得不在一種焦慮的狀態中痛心地看著時間的消逝。這回歸到大學研究課程常研究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主管沒時間,部屬沒事做”?
我們先進入這樣一種情境之中,有利于我們界定出“猴子”的情境定義。
假設現在是周一早上九點鐘,你正穿過走廊要去執行一件自己可支配的任務——一些你認為真正具有意義的事情。這時,迎面而來的是約翰。他是你的部屬,當你們兩個人在走廊上打照面時,他對你說:“早安!老板。對了,我們這里有些問題。”
這句話立刻讓你停下腳步。大家都知道你不是個逃避問題的人,大家經常稱贊你:“你是解決問題的高手!”所以,你就站在走廊上聽著約翰當面將問題的前因后果向你詳細地說了一遍。
他一邊說著,你發現自己陷入混亂中,最后被卷入問題的旋渦里,你體會到原來這個問題有兩個相同的特點,與先前另兩名部屬找你幫忙的問題一模一樣。
仿佛才過了短暫的幾分鐘,你一看手表才發現,已經過了20分鐘。所以你對他說:“等一下,約翰。現在已經過了20分鐘,我正要到別的地方去,我已經遲到了。這個問題很重要,不過我們才觸及皮毛而已,現在我無法處理。我們一定得做出決定,但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考慮。所以,我會告訴你,我們該怎么做。我會重新想一遍,再告訴你我要怎么做。”
讓我們檢查整個事件的過程,了解一下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首先,你和約翰在走廊上不期而遇之前,誰的背上有“猴子”?顯然,“猴子”在約翰的背上,而不在你的背上,你甚至不知道哪里有一只“猴子”。接著,20分鐘之后,你對他說:“我會重新想一遍,再告訴你要怎么做。”他回答說:“那樣也好。”現在,當你離開公司時,誰背上了他背上的那只“猴子”?
為什么“猴子”能不知不覺、隱而不見、無聲無息地往上跳?為什么在管理者對它們一無所知時,便得到了這些“猴子”?原因就在“猴子”開始往上爬時所用的方法。你走在走廊上,約翰對你說:“嗨,老板。我們出現了一些問題。”這時,問題就出在“我們”這兩個字上。
用“我們”來開頭,輕而易舉地讓你進入這種思考模式,認為這是大家共同的問題。猴子,無聲無息地跳上了管理者的背上。員工工作時,唯一的正確發言方式應該是:“我有問題。”如果他說的是:“我們有問題。”你就不得不質疑這是否是一種迅速靈巧轉移責任,或有意逃避問題的方法。
因此,當企業員工帶著問題來找你時,首先應該弄清的是:問題是什么?誰有問題?問題屬于誰?如果他們認為問題是你的,那么誰要負舉證責任?舉證責任永遠由他們負責。如果他們不能證明問題是管理者的,那么,問題又該歸誰所有?他們。這是管理者不必扛下問題的原因,因為問題不是管理者制造出來的。
大多數管理者覺得分派任務很困難,何以如此?因為不負責任的員工天天無所事事;他們把工作程序顛倒過來,將一只原本屬于自己的“猴子”從背上捉下來,放回原來的主人背上。
所以,“誰的背上有‘猴子’”這個問題在工作前就應該弄清楚,否則沒有人知道誰該采取下一個步驟,甚至也不知道下一個步驟是什么。在此情況下,最后可能會一事無成,或是找個不適合的人來完成工作。老板花錢聘請管理者,就是要他們負責確定正確的人在正確的時間內完成正確的事。
上一篇:生理期易沖動購物:難以克制的購物欲望
下一篇:看懂“鐵桿同盟”:心理不確定時易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