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礪自己終苦盡甘來
對忍辱負重,曾國藩有一番自己的理解:“困心橫慮,正是磨煉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嘗喟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硕Z,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訣。余庚戌辛亥間,為京師權貴所唾罵,癸丑甲寅,為長沙所唾罵;乙卯丙辰,為江西所唾罵;以及岳州之敗、靖港之敗、湖口之敗,蓋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
一個人如果不通過不斷的磨礪來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就會讓自己的私欲、情欲膨脹,自己的意志也變得脆弱。一個人若是想成就一番事業,那就必須不斷地磨礪自己,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明朝正德年間,寧王朱宸濠的反叛之心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實,早在朱宸濠四處結交人脈、招兵買馬的時候就有許多大臣上奏朝廷,只是當時的正德皇帝并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當朱宸濠決定反叛的時候,正值王陽明和同鄉好友孫燧一同在江西任職,他們也早就聽聞寧王即將采取反叛行動,并料定他必然會拿近處的自己開刀。但是,天高皇帝遠,如果此時上奏朝廷奉旨平叛肯定來不及,由于兵權不在手,以己之力平亂無疑是以卵擊石。王陽明建議好友孫燧一起離開江西,從長計議,不過好友孫燧毅然決定留守江西。無奈之下,王陽明只好獨自離開,再想辦法。
果然,沒幾日,朱宸濠就找理由將孫燧殺掉了。王陽明聽此消息義憤填膺,恨不得馬上回去為好友報仇,不過他最終忍下來,他知道自己回去也只有死路一條,只有暫且忍耐,等待時機,定將寧王拿下。
果不其然,后來王陽明率兵平叛,一舉擒獲寧王朱宸濠。
忍辱負重是一種勇氣,這是一種百煉成鋼的勇氣,而不是逞一時之快的勇氣,這樣的勇氣并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一種甘愿忍受屈辱的勇氣。在生活中,許多人有逞英雄的勇氣,但很少有人能有忍辱負重的勇氣,相比較而言,后者所需要的勇氣比前者更厚重。
缺少這種勇氣的人,是難以忍受屈辱的,他們不是在屈辱中低下頭,就是在屈辱中仰起頭,等待著滅亡。而真正的忍耐,就是將自己的頭低進塵埃里,然后等著塵埃里開出花來,那是一種何等的勇氣?
其實,曾國藩在組建湘軍之際,確實是吃了不少苦頭,本身組建軍隊就將面臨許多苦難,同時還將遭受綠營軍的挑釁,那確實是一段異常辛苦的日子。當時,咸豐帝下令曾國藩辦團練,由于朝廷戰事甚緊,也沒辦法給軍隊發軍餉,曾國藩作為軍隊的創辦者必須解決軍隊的軍餉問題,然而,這一切困難,曾國藩都以堅韌的意志忍了過來,他明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試想,如果當初曾國藩忍受不了綠營軍的挑釁,在朝廷不提供軍餉的情況下,就停止操練,那哪里還有后來轟動一時的湘軍呢?在綠營軍面前看似委曲求全、百般忍讓,其實都在曾國藩掌控之中,唯有這樣,才能建立起一支獨立而極具力量的湘軍。
啟示
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在千變萬化的社會中,難免會發生磕磕絆絆的事情,尤其是深似海的職場或官場中,斗爭、受辱更是在所難免。所以,有時候當我們置身于受辱的環境中,要懂得忍耐,鼓足勇氣忍下去,這樣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上一篇:矛盾永遠存在,學會淡然面對
下一篇:職業迷茫:我的未來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