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不幸,只有被認為不幸時才是真的不幸
相傳,印度曾有一位很會治理國家的君主,他經常微服私訪,到民間體察民情。在他的治理下,國家繁榮進步,百姓安居樂業。
賢明的君主身邊,自然少不了得力的干將,這位國王也不例外,他非常器重一位丞相,有什么重要的大事,都會先請教丞相,聽聽他的意見和看法。
某日,天突然下起大雨,國王外出的計劃被打破了。國王問身邊的丞相:“你說,這場大雨好不好?”丞相回答:“好!大雨過后,街道干凈清潔,空氣清新。您可以享受雨過天晴的美妙景色,還能夠深入民間巡視民情。”國王聽了很高興。
次日,國王想外出巡視,沒想到天氣異常炎熱,國王坐在大殿里就已經汗流浹背。于是,他又問丞相:“這么熱的天氣,出門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說:“好!這樣的天氣是印度近日少有的,您若出巡的話,可以更加了解我們國家的百姓在這種炎熱的天氣里,到底在做什么?”聽了他的話,國王義無反顧地出門了。
國王和丞相相處得一直很融洽,不僅在國事上經常商討,還經常一起去打獵。
那次,國王在檢查獵器時,不小心被獵器斬斷了一截手指。國王忍著疼痛,問丞相:“我的拇指被斬了一段,這到底是什么寓意?好還是不好?”不料,丞相卻說:“好。國王陛下。”國王一聽,頓時火冒三丈,認為丞相簡直就是落井下石,一氣之下命人把丞相關了起來。
國王以為,進了牢房的丞相會“知錯”,便問:“你被關在牢房里,好不好?”沒想到,丞相還是說:“好,很好!”國王氣壞了,說:“那你就在這兒多住幾天吧!”說完,就走了。
幾天后,國王又想去打獵了,這時他想起丞相來,可是礙于面子,又不想釋放丞相,只好一個人單獨騎馬去打獵了。平日里,丞相比較熟悉地理環境,總是他帶路,兩個人也總是滿載而歸。這一回,國王單獨打獵,在森林里追了好幾個小時的動物,卻什么也沒打著。國王很沮喪,騎著馬在森林里游蕩。
很快,夕陽西下,倦鳥歸巢。國王也累了,便下馬牽著馬兒走。突然,他發現周圍的環境很陌生,心里不由得一慌,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是迷路了。國王正苦悶時,一不小心跌到了捕捉動物的陷阱里。那陷阱很深,國王掙扎了半天想爬出來,可都失敗了。
過了一會兒,國王聽到了急促的腳步聲,且越來越近。他大呼救命,來者把他救了上來,還沒顧得上高興,他就陷入了恐慌之中。原來,來者是鄰國食人族的土人,他們把國王帶回了部落。
當天晚上,食人族上下皆大歡喜,圍著國王唱歌跳舞。國王被綁在一根十字架上,腳下堆著木柴,他們準備點火,吃燒人肉。國王無法和食人族用語言溝通,只有默默地等待著奇跡出現,否則就真的難逃一死了。
儀式開始了,酋長示意眾人坐下。之后,一名巫師開始祭禮,用清水噴在國王身上,逐步檢查他身體的各個部位。當他查到國王的手時,低聲感嘆,不停地搖頭。眾人不知道怎么回事,都覺得很驚奇。
巫師對酋長說:“我們族人只吃完整的動物,他是不祥之物,因為他的拇指斷了,我們不可以吃他。”酋長連忙跑過去看,發現國王的拇指果然少了一截,當即就放了他。
國王總算是有驚無險,撿回了一條性命。他很激動,回到國都后連忙去監牢里看望丞相。一見到丞相,他就抱著這位“恩臣”哭了起來,嘴里不停地念叨:“現在我才知道,為什么你說我的斷指是一件好事,它救了我一命,我錯怪了你。”
緊接著,國王又問丞相:“把你關在牢里十幾天,你還好嗎?”大臣笑著說:“好,很好。”國王不解,問其原因。大臣說:“陛下,如果您不把我關進監牢,那么我一定會跟隨您去打獵,我們可能會一起被食人族抓去。您因為斷指能保全性命,但我必死無疑,因為我很完整啊!”
故事講完了,道理卻耐人尋味。世間每件事都不是絕對的,看似好的開始,卻未必有好的結局;看似壞的開始,卻未必真的那么糟糕。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兩者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很多時候,幸福也是一樣,總是被包裹在不幸的外衣里。所有的“不幸事件”,都只有在我們認為它不幸的情況下,才會真正成為不幸事件,若能從不幸中看到幸福,結局就會別有洞天。
上一篇:忍受寂寞,在寂寞中努力
下一篇:接受了最壞的東西,也就沒什么可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