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快被壓力壓垮了怎么辦
郝先生是一名業務經理,負責整個公司產品的銷售工作。他每天工作勤勤懇懇,盡職盡責,一心想把工作做好。可是事與愿違,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同類產品不斷涌出,經濟效益每況愈下,郝先生感到越來越難做。當初立下的軍令狀,就像一座大山一樣重重地壓在他的身上,使他喘不過氣來。
郝先生越來越感到莫名的恐懼,仿佛看到前任經理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感到自己力不從心。重壓之下,他干脆選擇逃避,竟然三天沒上班,手機也關掉,在家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約朋友出來聊天也顯得心事重重。
到了第四天,垂頭喪氣的郝先生找到心理醫生,傾訴道:“現在的我真是累啊!一進公司就感到緊張,自己以前的那種干勁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現在我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睡上一覺,再也不想面對這些煩惱的問題。”
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如青少年時期,以學業為主的壓力;到成年時期,有工作、家庭與經濟方面的壓力;到老年,有健康、孤獨的壓力等。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每個人面對壓力的態度是不同的。郝先生在壓力面前采取了退縮、逃避的態度,是用小孩子解決問題的方式來應對自己出現的問題。
郝先生過于看重工作,或者過于看重業績,而忽略了一些實際運作中的問題,并且對市場的殘酷估計不夠。一旦事與愿違,又過分自責,把責任都歸咎在自己的身上,造成心理負擔過重。因此,焦慮與恐懼的情緒隨之而來,壓得他透不過氣來。為了釋放幾乎快崩潰的情緒,緩解內心的壓力,郝先生以一種不負責任的方式來逃避。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人格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走向成熟的,而人在長大以后,應對事情的方式也會變得比較成熟。心理學家認為,當一個人面臨某一應激情境,無法以適合該年齡身份的適當行為獨立應付時,就可能轉而以較早階段的幼稚行為方式來求得他人的支持和安慰,或滿足自己的欲望,這種行為稱為“退行”。這是在遭受外部壓力和內心沖突不能處理時,憑借回到幼稚行為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人們在生活中,有時候難免想要回到從前重溫舊夢,只要無傷大雅,可以用“退行”作用進行心理調節,如夫妻談心,父子玩耍。這種短時間、暫時性的“退行”現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極其需要的。但假如一個人遇到困難常常退行,用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應對困難,或是利用自己的退行來獲得別人的同情和照顧,以避免面對現實的問題和痛苦,就成了心理問題。因為“退行”畢竟是一種逃避的行為,而不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況且不成熟的行為只會把問題和困難變得越來越糟。
在工作中有各式各樣的壓力,我們沒有辦法去選擇承受哪一種壓力,但我們可以決定用什么樣的方法去面對壓力,解決壓力。心理醫生建議職場人士用下面的方法為自己減壓。
◆找出產生壓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壓垮了你?是工作?是家庭生活?還是人際關系?如果認識不到問題的根源,就不可能解決問題。
◆不要以為自己是唯一能做好事情的人。把工作進行分攤或是委派,以減小工作強度。如果你總是認為你是唯一能做好這項工作的人,你的同事和老板同樣也會有相同的感覺,于是就會把工作盡可能多地加到你的身上。
◆生理上學會放松。從認知角度調整壓力,如對一事件常有最壞的預期,可通過行為訓練來調節,如呼吸放松,系統肌肉放松,等等。一天當中多進行幾次短暫的休息,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放松大腦,防止壓力情緒的形成。千萬不要放任壓力情緒的發展,不能使這種情緒在一天工作結束時,升級為壓倒你的壓力。要時不時地做深呼吸以緩釋一下壓力。
◆用娛樂對抗壓力。當你的大腦一天到晚都在想工作的時候,工作壓力就形成了。要平衡一下生活,分出一些時間給家庭、朋友、嗜好等,最重要的是娛樂。娛樂是對付壓力的良方。
◆擴大心胸,接受批評。不要把受到的批評個人化。當受到反面的評論時,把它當成是能夠改進工作的建設性批評。當然,如果批評的語言是侮辱性的,那另當別論。
◆不能控制的,就由它去。辨別一下你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情,然后把兩類事情分開,并列出清單。開始一天的工作時,首先給自己約定: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只要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就由它去,不要過多地考慮,以免給自己增添無謂的壓力。
過來人的點撥
職場中,我們經常會感到“壓力如山大”。怎樣暫時回避壓力,培養對壓力的韌性,是職場的心理必修課。
上一篇:心理不平衡,可能是認識誤區
下一篇:怎樣在履歷里展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