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求其心安而已。所謂心安,就是內心的平和安靜。擁有一顆平和安靜的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可是因為時代的巨輪轉動得太快,很多人沒有辦法跟上時代的變化,因此生活中充斥著緊張、忙碌、焦慮、恐懼與不安,內心不得安定,天天都很煩惱。頭痛、失眠、腸胃病、躁郁癥……各種“文明病”層出不窮,高居死亡病因之首的癌癥,也有不少病例是因為情緒不良引起的。如何才能擁有平靜的生活、平靜的心靈,是現代人共同的愿望。
因為工作太忙、太累,我們的內心就會失去平衡;因為各種物欲的誘惑太多,當欲望不能逐一滿足時,我們便心生煩惱。煩惱是心靈的大敵。企圖心是進步的動力,但是有太強烈企圖心的人,煩惱也比較多,得了百萬又想千萬,當了經理又想當總經理,欲望的溝壑很難填滿,不知足就會很痛苦。加上很多人喜歡計較、比較,別人有的我們也要有,而且要比別人更多、更好。不管是金錢、地位、相貌還是豪宅、名車、子女的學業與事業,都要一爭勝負,比個高低。
人生的苦難,常常是自找的。煩惱會燃燒我們的生命力、活力,會抑制內分泌,使新陳代謝失調、免疫系統功能減弱,使人容易生病。當我們心里有煩惱的時候,就會覺得很疲累,好像要癱瘓一樣,對生活失去信心、缺乏興趣。尤有甚者,當壓力大到無法承受時,還會有輕生的念頭,想要一了百了。自殺的人不是懦弱而是不夠堅強。
當然,人生的苦難,不全是自找的,老天喜歡跟我們開玩笑,而且是開很大的玩笑,令我們啼笑皆非,甚至付出傷痛。不管是先天或后天的災難,是老天開的玩笑或是自己惹的禍,都會讓我們內心不得平靜。心安就平安,我們卻常常不能心安。
內心平靜,心靈才能清明,所以如何才能找回內心的平靜,是很重要的課題。佛家講貪、瞋、癡為三毒,而稱戒、定、慧為三寶。我們要回歸心靈的平靜,就要從戒、定、慧下工夫。戒是戒律,不看不該看的事,不聽不該聽的話,不說不該說的話,不做不該做的事。即古人所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狈鸸馍叫窃拼髱熣f:“心存好心,口說好話,手做好事,腳走好路。”則是從正面德行來思考。
定是指內心安定而不散亂。“止”、“觀”是佛教禪宗很重要的修持?!爸埂笔切闹褂谝惶帲弧坝^”是根據止的要求而思維觀照。能“止”、“觀”,才能入“定”。持戒、修定,才能有智慧;有了智慧,才能破除愚癡,獲得心靈的解放。只要我們能清心靜念,把心靈沉淀下來,我們就能明心見性,不生疑惑,走出一條康莊大道?!靶拿允欠卜?,了悟是諸佛?!蔽ㄓ袑V迷的心化減,才不會有貪婪之心、瞋恨之心。
內心平靜、知足,是快樂的泉源;離苦得樂,是人生的目標。人生的苦,如果是不可逃掉的,我們就心平氣和地坦然接受。遇到危機的時候,只要能夠冷靜沉著、臨危不亂,就能轉危為安,因禍得福。怕的是自找的麻煩,因為貪念、私心、執著而產生嫉妒、憤怒、憎恨、憂傷和無知,便要更大的努力才能克制。
人心有善與不善,慈、悲、喜、舍,耐心、毅力、忍辱、精進、了悟與智慧,是人心之善;貪、瞋、癡、憤怒、嫉妒、恐懼、憂慮、悲傷,是人心之不善。人心之不善會遏阻心靈的成長,當人心之不善的情緒表現出來,我們必須提高警覺,努力將其轉為善的念頭,而得到愛、平靜與喜悅。我們要培養自己攻克難關的能力,放松心情。換個角度思考問題,我們將能發現人生的美好。
人生不應在急促和忙碌中度過,心靈的平靜是快樂的必要條件。要如何才能獲得心靈的平靜呢?方式很多,譬如:第一,從宗教信仰中可以找到心靈的依托,而得到內心的平靜。第二,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能,轉移情緒,重拾平靜。第三,閱讀是與智者為友。與智者為友,亦必智者。聰明的人能把別人的智慧化成自己生命的養料,從閱讀中我們可以激發思考,得到心靈的平靜。第四,欣賞藝術。不管是音樂、美術或是戲劇,當我們集中精神在欣賞藝術時,就能使人在混亂的情緒中,逐漸沉淀、均衡。第五,與朋友談心。情緒如潮流,只能疏導而不能壓抑,心有郁卒,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朋友的安慰與鼓勵,是治理心病的良方。第六,自我反省。反省是把情緒冷靜下來,找出問題的癥結,用最小的代價得到做多的利益。
今天的時代,物質品質大幅提升,而精神的品質卻日益下降;社會在不斷進步,人心則不斷在退化。盲目追求物質享受,不會帶來真正的快樂,內心的安定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享有心靈的自由,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氣。不好看的東西不要看,不好聽的東西要聽,讓自己多接觸一些真善美的事物,是使心情平靜最好的方法。
每個生命都有很多缺口,我們要努力為生命的缺口找出口。當我們發現身邊很多的事物都亂糟糟的時候,不妨暫停腳步,平心靜氣地分析,想清楚下一步該怎么走。只有穩住自己,才不會走偏方向。淡定的人追求的就是心靈的安定、安靜。
上一篇:淡定是心情的鎮定
下一篇:淡定是心胸的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