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對待孩子發(fā)出的早戀信號
早戀,即過早的戀愛,是一種失控的行為。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可以對異性愛慕,但必須學會控制這種心理的滋長和蔓延,更不要早戀。早戀,不僅成功率極低,而且意志薄弱者還可能鑄成貽害終身的罪錯。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認為,尤其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一定要嚴加看管,否則孩子很容易陷入早戀的泥潭,于是,孩子與異性說話都成為他們捕風捉影的信號。實際上,孩子進入青春期渴望與異性交往,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標志。如果沒有這種心理需要,反而要打個問號了。再說,異性交往并非必然陷入戀情,更可能是同學、師生、朋友、合作伙伴等多種人際關系。即便孩子真的早戀了,作為家長,當我們發(fā)現孩子有早戀跡象,該怎么辦?對此,我們先來看看一段母親和兒子的對話:
“孩子,其實媽媽明白你的心情,媽媽也是過來人,在你這么大的時候,也喜歡過一個人。那時候,他經常來學校找我,并對我無微不至地照顧,我發(fā)現自己愛上他了。可事實上,原來他已經有了家庭。我傷心欲絕,學習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后來怎樣呢?”兒子好奇地問。
“后來,就在那段時間,我們學校轉來了一個新同學,他開朗、樂觀,成為了我的同桌,我們無話不談,一起學習、交流心得,很快,他幫助我走出了那段情感的陰影。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不知道。”
“他就是你爸爸啊!我們很快相愛了,但是我們并沒有沉浸在愛情的幸福中,而是約定要一起考大學,一起追求夢想,后來,我們大學畢業(yè)后就結婚了……”媽媽沉浸在甜美的回憶中。
“爸爸太棒了!”兒子贊嘆地說。
“是啊,不然我又不會喜歡他。那你認為她呢?”
“我不知道,但她長得很漂亮。”。
“孩子,媽媽也給你一個建議:你不妨跟她做個約定——你們要一起考上大學。等你考上大學之后,如果你還是這么認為,那么你不妨開始一段美麗的愛情。在這之前,你可以跟她做很好的朋友。”兒子點點頭答應了。
并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和這位母親一樣理解男孩,事實上,很多家長在知曉兒子在青春期談戀愛后,都會火冒三丈,然后“棒打鴛鴦”。而最終結果是,孩子只會越來越堅信自己的選擇,甚至做出更加“出格”的事。而家長的理解則是孩子接受家長建議的前提。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不妨放下架子,與孩子來一次促膝長談,幫助孩子脫離早戀的苦惱,從那段青澀的愛情中走出來。
因此,作為父母,對于孩子早戀的行為,一定要保持理性:
1.要有清醒的頭腦,決不能打罵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要理解孩子青春期渴望與異性交往的心情,當孩子真的早戀時,也不能打罵孩子,早戀也絕非洪水猛獸。
2.與其苦口婆心地勸導,不如巧妙引導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這種現象:一些青春的孩子陷入早戀,父母的干涉非但不能減弱兩人之間的感情,反而使之增強。父母的干涉越多、反對越強烈,戀人往往相愛就越深。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因為,人都是自主的,青春期的孩子也開始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他們開始關注異性,而父母越是反對,他越是偏向選擇自己的戀人。因此,深諳教育藝術的父母絕不會苦口婆心地勸阻孩子,因為他們知道這樣,只會讓孩子愛得更深。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會不斷長大,自然會出現一些心理波動,作為父母,我們不妨采取一種討論的態(tài)度,和孩子平等地討論愛情,讓孩子明白青春期是積累知識的時期,對異性的好感并不是愛情,并采取一些方法強化孩子的家庭歸屬感,讓孩子重新把精力集中到學習上來。
3.告訴孩子與異性交往的分寸
我們不妨直言不諱地告訴孩子,青春期想接近異性并不可恥,但一定要把握分寸,大膽、大方地與異性交往,即使對異性有好感,也只能讓它們作為一種美好的愿望,珍藏在心底,等自己真正長大成熟時,他(她)會以百倍的力量,熱情、成熟來迎接你!
4.幫助孩子轉移視線,明確青春期是學習的黃金時期
青春期是孩子長知識、長身體的黃金時代,世界觀還未形成,缺乏必要的社會知識與經驗,如果過早地陷入愛情的漩渦中,勢必會影響自己的學業(yè)和身心健康。我們要告訴孩子,你現階段要做的是,明確自己在青春期的奮斗目標,把精力重新投入學習中,才是明智之舉。
總之,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的是,青春期是打基礎時期,將來從事何種事業(yè)還沒有定向,他們今后的生活道路還很長。早戀十有九不能結出愛情的甜果,而只能釀成生活的苦酒。當孩子能正確處理青春期的“愛情”時,也就能把握好人生的舵,不會過早去摘青春期的花朵。
上一篇:明確目標,肩負使命
下一篇:每天保持良好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