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輕松化解工作壓力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越來越多的人不自覺地將自己送上了生活的快車道,拖著身心疲憊的身體,讓自己追逐一個又一個生活目標。內心的焦慮與躁動來自于加速度的時代,也來自于每個人脆弱的內心。用速度提高效率、改善生活質量,趕時間,成了這個時代的時尚生活方式。匆匆地上班,忙碌地工作,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即便這樣,還是總有做不完的事。工作就像一臺榨汁機,帶走了生活里的快樂,內心深處的安寧也隨之失落了。
在這個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工作中到處都充滿了壓力。每一個職業人,都要面對不穩定、不可測的多變環境,要面對來自上司的壓力、來自同事的挑戰和壓力、來自自身追求發展的壓力……面對滾滾而來的壓力,我們不能逃避,也無法逃避,只能直面壓力,勇敢地迎上去,接受它、化解它。
王小姐是一個公司的廣告策劃部門經理。搞廣告策劃的,給人的第一印象,似乎就是頭發倒豎、衣衫不整、滿臉的灰塵、兩眼卻放光。但王小姐卻恰恰相反。她更像一位大學里的教師:寬寬的眼鏡架在直挺挺的鼻梁上,一身素雅的工作套裙,顯得她更加精干利落,扎在腦后的發髻一絲不茍,看不到一絲的雜亂。
辦公桌上,只有她正在考慮的一副創意文案,看不見其他任何累贅之物,墻上也只是掛著幾幅藝術家的作品,更顯得高雅不俗。
她在談到對于工作中的壓力時說:“壓力當然是有的,看你如何對待它。有的人被壓力牽著鼻子走,結果越走越亂,越走越糟糕。我喜歡清清爽爽地去工作,不喜歡被一大堆的雜物糾纏著。當感覺有壓力的時候,我就檢查自己,是否清理了自己的心理,扔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讓自己更有創造性地去工作。我總是定期檢查自己的抽屜、辦公桌,看是不是又雜亂了。桌子上的雜亂也會影響一個人的心緒,心里也覺得很亂,總感覺被什么東西堵著,結果壓力便來了。”
“有時,換換自己的工作方式,換換自己的工作環境,也可以緩解工作壓力。當我覺得很累的時刻,我就去買束花,或買一個墻飾,放在辦公桌上,掛在墻上,會讓自己一下子又輕松許多,仿佛又找到了工作的活力與情趣。”
許多人都把壓力歸結為外部因素,認為壓力是外部環境給予的。其實更主要的是從自身尋找毛病的發源點,審視一下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否太低了。當你感覺自己已承受不了壓力的時候,請檢查一下自己的工作計劃,看看是否有累贅之物加重了你的負擔。然后換換空氣,更有創造性地投入工作。
一個真正聰明的職場人是絕不會被壓力壓垮的,他既會工作,也會休息;他明白,現代科學賦予“會休息”的含義就是主動休息,即在身體尚未出現疲憊感時就休息。這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人體持續工作越久或強度越大,疲勞的程度就越高,產生“疲勞素”就越快、越多,消除的時間也就越長,這正是“累了才休息”的傳統休息方式效果差的原因所在。主動休息則不同,不僅可保護身體少受或不受“疲勞素”之害,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沒有時間進行一個長時間的休整,也應該時刻來個“忙里偷閑”,借助下面幾點原則來個短期休息。
第一,重要活動之前抓緊時間先休息一會兒。比如參加考試、競賽、表演、長途旅行之前,應該先休息一段時間,把身體狀態調整到最佳。臨時惡補不僅效果差,對身體傷害也很大。
第二,保證每天8小時睡眠,星期天應進行一次“整休”,輕松、愉快地玩一玩。為下一周緊張、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礎。
第三,作好全天的安排,除了工作、進餐和睡眠以外,還應明確規定一天之內的休息次數、時間與方式,除非不得已,不要隨意改變或取消。午睡片刻可以迅速消除疲勞,對身體十分有益。
第四,重視并認真做好工作中的間歇休息,充分利用這段短短的時間到室外活動一下,做幾個深呼吸,擺擺胳膊晃晃腿,或者欣賞一段輕音樂,使身心完全放松下來。
見縫插針的休息方式常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對恢復狀態效果非常明顯,遠比把所有勞累積攢起來,然后再全部釋放要好得多。如同一根彈簧一樣,長時間的拉緊和突然的放松會使它的彈力下降,只有持續地小頻率地松緊才是正確的做法。
總之,要想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就要學會給自己的工作做減法,將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從你的工作計劃中取出,騰出時間來讓自己休息。等你休息好了,再重新投入工作,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上一篇:總認為別人的糖比自己的甜
下一篇:抓住每一個享受生活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