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眼淚,真的不是為了獲得拯救
在我們的孩提時代,相信我們都曾用哭泣的“手段”來獲得父母長輩的關注,達到自己的要求,而長大后,我們哭泣卻并非如此,因為我們深知,在這個殘酷的世界,哭泣并不能獲得拯救,正如有句話所描述的那樣:“小時候,眼淚是流給別人看的。長大后,眼淚是流給自己看的。”曾經的眼淚,真的不是為了獲得拯救,而只是為尋找一個契機和情緒宣泄的突破口,讓自己好好地大哭一場,眼淚流過,繼續上路,只是為了下一站的路途,更輕松一些。
事實上,現代社會,我們每個人都承受著來自各方面巨大的壓力,我們都需要尋找一個讓自己的心釋放的突破口,其中哭泣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有這樣一群人,心理學家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是血壓正常者,一組是高血壓患者,心理學家分別問他們是否哭泣過,結果表明,血壓正常的這些人中,有87%的人偶爾哭泣過,而那些高血壓患者卻說自己從不流淚。經過實驗,我們發現,讓人們把情感抒發出來要比深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我們再來看下面一個故事:
袁先生原本有個美滿的家庭,有個美麗的妻子,但就在他30歲那年,命運跟他開了個玩笑,剛懷孕五個月的妻子在家中滑了一跤而流產,后來,妻子就被診斷出不孕癥。整天郁郁寡歡的妻子又在一次交通意外中喪生。一段時間下來,袁先生心力交瘁,但他還是堅持努力工作,并擔任了幾個小公司的兼職顧問,雖然很勞累、很操心,甚至很壓抑,但是他從來不曾流過一滴淚,朋友都夸袁先生是個硬漢!
后來,袁先生感覺自己的頭總是很疼,吃了一些頭疼藥也無濟于事,后來,朋友推薦他求助一位心理醫生。心理醫生告訴他,他內心的悲痛壓抑得太久,如果想哭,就哭出來。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將很久以來心中的苦楚全部以淚水的形式宣泄出來,整個人也輕松很多。
事實上,哭是人類宣泄不良情緒的一種本能行為。有研究表明,女性之所以比男性長壽,除了女性身材矮小代謝消耗低和生活工作環境相對安全以外,主要的原因是女性喜歡傾訴與哭泣。還有研究表明,哭得多的人比哭得少的人要健康。因此,當我們心中積壓了不愉快的情緒時,不要強忍著故作“堅強”,該哭時不妨盡情地哭出來。
我們應該看到哭泣的正面作用,它是一種常見的情緒反應,對人的身心都能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因此,當你遇到某種突如其來的打擊而不知所措時,不妨先大哭一場,不要害怕別人的眼光,哭沒什么見不得人的。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將此刻的眼淚當成對昨天的告別,因為如果背著沉重而巨大的心理包袱,是無從談未來的,要開啟全新的人生,就必須丟掉這些包袱,從接納并尊重自己的過去開始。
人生如變幻莫測的天空,剛才還晴空萬里,轉眼間陰云密布、傾盆大雨。但人要向前看,不管過去多么悲傷失意,過去的總歸過去,只有向前看,才會有希望。莎士比亞說過:“聰明的人永遠不會坐在那里為自己的損失而哀嘆。他們會用情感去尋找辦法來彌補自己的損失。”因此,請拋卻那些失敗之后的不安吧,如果你想取得最后的成功,就必須破釜沉舟,勇于忘卻過去的不幸,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有人對人生做了一個很恰當的概括:人的一生可簡單概括為昨天、今天、明天。這“三天”中,“今天”最重要。因為過去的已經成為事實,再去追悔也無濟于事,而對于明天的事,我們誰也不能打包票,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活好當下!
有這樣一篇日記:
“剛開始的幾天心里面真的很難受。我是一個很固執的人,認為自己再也走不出過去。現在我都不太清楚那些天是怎么過來的,我強迫自己去忘掉,可是越是這樣,那些畫面在我的腦中越清晰。悲傷、難受這些詞根本無法詮釋我當時的心情。也不知道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接受了這個事實,不再刻意地去想以前,我努力地生活,努力地讓自己快樂,我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漸漸地我走出來了,偶爾聽別人提到他,也忍不住去關心一下,但是我知道這已經與愛情無關。”
恐怕很多人在愛情路上都曾經受過傷,也都有過這樣一段“療傷”的經歷。人活于世,誰都有不愿想起的傷心往事,這被人們稱為“舊傷”。它不像電腦程序一樣可以被人刪除、剪切,它只能靠我們自己來修復。那么,我們該怎樣從心理角度“修復”那些舊傷呢?
心理學家指出,要修復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狀態,就要接納和尊重自己的過去與昨天,因為下一秒,現在也將變成過去。
如果你能減少抗拒的時間,那么,你就能較早地走出來。例如,當你的親人去世了,你肯定會傷心、痛苦,但如果你能告訴自己“逝者已逝”,那么,你會逐漸變得平和起來。而反過來,對于已經既定的事實,你越是長時間抗拒,越是會痛苦,你處于低潮期的時間就會越長。只有接納,才能摒棄消極不安的狀態。接納并不是意味著,“算了,認命吧”“我不會再有什么發展了”“接受這種狀態吧”,而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態度,只有不斷地采取行動,才能取得理想的結果。
所以,對于糟糕的昨天,我們應該先接受它,我們越是抗拒,越是無法平和地面對。因此,不要再不斷地反問自己“我怎么會這樣”“我怎么會遇到這種事情”,這樣,只會讓你的痛苦加劇。
上一篇:易怒,“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
下一篇:最后的底牌才是決定輸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