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排比,加強語勢強調內容
現實生活中,很多情況下,人們在公共場合進行脫稿講話或者發表即興演說,目的是讓自己的言語產生震懾人心的作用,讓聽眾真正信服于我們的觀點。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平鋪直敘的語言會顯得蒼白無力,此時,修辭手法的運用就必不可少。而在眾多的修辭手法中,排比的運用更能達到營造語言氣勢的目的。
所謂排比,指的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證據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來加強語勢強調內容,加重感情的修辭方式。
我們來看下面一個故事:
很久之前,有個倒賣香煙的小販,準備前往巴黎兜售香煙。來到巴黎后,他選擇了巴黎小鎮的一個集市。在這個集市上,他滔滔不絕地大談抽煙的好處。
正當他興致高漲時,突然間,從聽眾中走出來一位老人,連聲招呼也不打,就走到臺上非要講一講不可。那位小販毫無心理準備,不禁吃了一驚。
于是,老人在臺上站定后,便大聲說道:“女士們,先生們,對于抽煙的好處,除了這位先生講的以外,還有三大好處哩!我不妨講給大家聽聽。”
小販一聽老人說的這話,轉驚為喜,連忙向老人道謝:“謝謝您了,老先生。我看您的相貌不凡,說話動聽,肯定是位學識淵博的老人,請您把抽煙的三大好處當眾講講吧!”
老人微微一笑,立刻講起來:“第一,狗見到抽煙的人就害怕,就逃跑。”臺下的人很是莫名其妙,小販則暗暗高興。
“第二,小偷不敢到抽煙人家里去偷東西。”臺下的人連連稱怪,商人則喜形于色。“第三,抽煙者永遠年輕。”臺下一片轟動,商人則滿面春風,得意洋洋。
然后老人把手一握,說:“女士們,先生們,請安靜,我還沒說清楚為啥會有這樣三大好處呢!”
小販格外高興地說:“老先生,請您快講呀!”
“第一,在抽煙的人中駝背的多,狗一看到他們以為拾石頭打它哩,它能不害怕嗎?”臺下的人發出了笑聲,小販則嚇了一跳。“第二,抽煙的人夜里愛咳嗽,小偷以為他沒有睡著,所以不敢去偷東西。”臺下的人一陣大笑,小販則大汗直冒。“第三,抽煙的人很少有長壽的,所以永遠年輕。”臺下的人一片嘩然。
此時,大家一看不知什么時候倒賣香煙的小販已經溜走了。
這里,老人為了制止小販兜售香煙的不當行為,并沒有直接上臺與小販對決,而是曲線救國,運用了三個極妙的排比句,步步深入地對小販的言論進行反駁,理虧的小販能不溜走嗎?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排比在語言運用中的作用,恰當運用排比,能讓我們的演說語言顯得氣勢磅礴、層次分明、富有節奏感,演講者說話時能朗朗上口,讓聽眾聽起來悅耳悅心,能獲得好的演講效果。
我們再來看看羅斯福總統是如何運用排比修辭來演講的:
“二戰”期間,在珍珠港事件后,羅斯福在國會上發表演講,他慷慨激昂地說:“昨天,日本對夏威夷群島的進攻,給美國海軍造成了嚴重損害……”“昨天,日本政府發動了對馬來西亞的進攻。”“昨天,日本軍隊攻入了香港。”“昨天,日本軍隊攻陷了關島。”“昨天,日本軍隊登陸菲律賓群島。”“昨天,日本進攻了威克島。”“昨天,日本人進攻了中途島。”
這里,羅斯福連用了七個“昨天”進行排比,讓人們看到日本軍隊在兩日內的猖狂行為,讓美國人民知道美國所面臨的危險,從而激發大家同仇敵愾的勇氣和與敵人戰斗的決心。
當然,脫稿演講中,排比句的運用,也不是多多益善的,需要注意場合與語境。具體說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
1.以實際需要為出發點
你不能為了追求演講語言的形式美而勉強去拼湊排比句,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2.靈活選擇排比的形式
排比的種類有成分排比、分句排比、單句排比、復句排比。無論是詞的排比、句的排比、段的排比都是可用的形式,不必拘泥于其中一種。
3.掌握使用的度,適可而止
總之,演講的語言要做到引人入勝,就必須氣勢磅礴,而排比是最能提升語言氣勢的修辭手法,可以讓聽眾感受到一種氣勢如虹的力量,進而使得我們的語言更有威信。
上一篇:善于傾聽,掌握溝通的主動權
下一篇:在傾聽中挖掘對方的潛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