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心態,主動結交朋友
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把心中不愉快的事向朋友傾訴,辦不到的事朋友也能竭誠相助。然而,如果我們過分沉溺于獨處,是無法走出去結交朋友的,為此,我們需要克服自身的心理弱點,并且形成良好的交往品質,進而交到真正的朋友。
一個人是寂寞的,一個人的世界并不精彩,真正的快樂在于分享。那么,何不走出去,對他人敞開心扉呢?
吳女士是我國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用她自己的話講,在學校學習乃至后來參加工作,學習成績和專業技能可以說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可是她生性膽怯,怕與陌生人打交道,開口講話就臉紅。有時不得不隨單位或是丈夫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她總是感到非常不自在。最讓她感到難過的是年初,單位要搞處級干部競爭上崗,其中一關是“施政演說”。她沒有足夠的勇氣和膽量,最后只好放棄。
她的專業和資歷絕不比人差,然而就是這個由“膽怯、害羞”組成的自卑拖了她的后腿!其實也可以說是她的“想法”拖了她的后腿。心態的不開放、想法的單一性也是造成她自卑的主要原因。要想克服膽怯、害羞的種種不良表現須先改變心態,然后再進行必要的心理調試和訓練。有以下幾種方法:
1.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我們發現,大凡成功的人,都不是單打獨斗獲取成功的,他們更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正如人們所說的,一個人一生的命運如何,往往取決于他身邊的五個朋友,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認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并努力提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在波蘭,有個叫波克的人,他的一生具有傳奇色彩。
6歲時,他隨著家人從波蘭移民至美國,然后居住在美國的貧民窟。他只讀了6年的書,13歲那年,他從學校輟學來到一家電信公司工作。
不過,他仍然堅持自學,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經營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因此,他省吃儉用,買了一套《全美名流人物傳記大成》,研習其中的奧妙。
接著,他做了一件讓很多人都驚訝的行為,他竟然給書中提到的“大人物”寫信,例如,他寫信問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哥菲德將軍,是否真的在拖船上工作過。他又寫信給格蘭特將軍,問他有關南北戰爭的事。
那時候的他僅14歲,周薪只有6元2角5分,他就是用這種方法結識了美國當時最有名望的詩人、哲學家、作家、大商賈、軍政要員等。那些名人也都樂意接見這位可愛的充滿好奇心的波蘭小難民。
就這樣,他獲得了和很多名人會面的機會,這也是改變他命運的開始。他開始努力學習寫作技巧,然后向上流社會毛遂自薦,替他們寫傳記。不久之后,他便收到像雪片一樣的訂單,他需要雇用6名助手幫他寫簡歷,這時的波克還不到20歲。
不久,這個頗具傳奇性的年輕人被《家庭婦女雜志》邀請作為編輯,并且一做就是30年,將這份雜志辦成全美最暢銷的著名婦女刊物。
一個只讀過6年書的孩子,靠的不是自己的專業知識,而是他出色的人際關系,因為他懂得為人際關系付出,他主動要求為上流社會的人寫傳記,從而快速地躋身上流社會,是特殊的人際關系,讓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小難民獲得了一般人難以想象的成就。
2.克服自卑,具備自信心
生活中,有這樣一些人,與人交往中,他們總是表現得很自卑,甚至躲著他人,走路時低著頭,說話聲音只有自己聽得見,不愿跟熟人打招呼,不敢正視他人的眼睛,這些表現都是社交恐懼和自卑心理在作怪。我們要想處理好人際關系,首先就必須克服這一點。
高度的自信心意味著對自己信任、尊重和肯定,也意味著對自己的實力充分的了解。
對此,我們要把與人交往當成一種興趣而不是負擔,你要明白,現代社會,沒有人可以活在自我封閉的世界里,每個人只有在與人交往、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才會獲得自我提高和發展。
3.區分心理優勢和“清高”
心理優勢與所謂的“清高”是不一樣的概念。有些人,他們總是覺得自己與眾不同甚至高人一等,于是,在與人交往中,他們會表現得“清高”、不理人,但實際上他們的能力不一定比他人強,為此,他們只能故作“清高”,將內心封閉起來,即使他人想與他交往,他也會表現得十分茫然、不知所措。而當大家都不理他時,他又會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而有心理優勢的人則不一樣,他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表現得鎮定自若,即使遇到他人的惡意攻擊,他們也能坦然面對,這才是真正的氣場。
4.時刻保持良好的社交禮儀
中國是禮儀之邦,萬事以禮相待,一個懂得禮數的人會由內而外散發出吸引人的氣質,這類人往往也不缺朋友。
5.積極暗示,鼓勵自己走出去
如果你很想認識一個人,卻不敢站出來,也不表露自己的意愿,最終肯定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一江春水向東流”,落得個自怨自艾的下場。如果你不勇敢地走出自己設置的心理障礙,不主動展示自己,那么你真的很難做到自信。為此,你不妨告訴自己:我有實力和優勢,我的人品和操守足以讓人信賴。我有專業能力和無限的潛力,我是最棒的!你必須有自信心,對認準的目標有大無畏的氣概,懷著必勝的決心,主動積極地爭取。
上一篇:小拖延是大問題
下一篇:忍痛割愛,避免更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