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知足——不知足意味著不幸福
很多人總希望自己擁有的東西再多一些,從來不知道滿足。一個永不知足的人是無法感受到生活的樂趣的,只有對現有的一切感到滿足,才會活得灑脫、快樂、幸福。
托爾斯泰說:“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一個人如果欲望太多,就會變得貪婪,一個永不知足的人是無法感受到幸福的。
人,饑而欲食,渴而欲飲,寒而欲衣,勞而欲息。幸福與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是不可分離的。人們在現實中感受到的幸福,通常表現為一種滿足狀態。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便會產生內在的幸福感。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10歲被點心、20歲被戀人、30歲被快樂、40歲被野心所俘虜。人到什么時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的確,人心不能知足,是因為物欲太盛。
有一個男人,經過艱苦打拼,終于擁有了成功的事業,房子、車子樣樣齊全。投身商海多年,沒日沒夜地奔波,有一天他終于感覺疲倦了。看著漸漸發福的太太,他不由得感嘆道:“太太,在這個社會上,我們也算富人了,我想好好休整一年,然后去找個輕松點的工作。”
太太不滿地說:“作為男人,要有遠大志向,不能小富即安,我們離真正的富翁還差太遠。”
太太的話深深地刺痛了男人的心,男人的尊嚴在那一刻顫抖了一下,人活著究竟為什么,就為那些花花綠綠的鈔票?他頭一次迷茫了。
然而未等他再展宏圖,他卻突然病倒了,醫院的檢查結果清晰地寫著兩個字:肺癌。他差點跌坐在椅子上,醫生握著他的手,安慰他:“慢慢調養,一定要保持快樂的心情。”
回到家中,他感覺房子突然間變小了,太太也變得很陌生。他整天一句話也不說,常常望著窗外的小鳥發呆。什么事業,什么人生,什么追求,此刻都失去了意義。
終于有一天,他頭也不回地走了,留給太太的只是一句短短的話:
欲望是滋生禍端的根源。
他的太太看到這短短的幾個字,沒能說出一句話,只是淚流滿面。
欲望一方面是人們不懈追求的原動力,成就了人們“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的愿望;另一方面也詮釋了“有了千田想萬田,當了皇帝想成仙”的人性中的致命弱點。
事實上,我們所擁有的并不少,僅僅是因為欲望太多而不滿足,甚至憎恨別人比自己擁有的更多,導致憂愁、憤怒和不平衡。欲望太多,會導致心理貧窮!相反,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知足常樂、適可而止,生活將會充滿幸福和快樂。
托爾斯泰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里往西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桿,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旗桿范圍內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肯往回跑。太陽落山前,他倒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于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地主搖搖頭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也就是這個坑這么大。”
正像《伊索寓言》里所說的:“有些人很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擁有的東西也失掉了。”
我們應該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即使你擁有整個世界,但你一天也只適合吃三餐。這是經過思考后的一種清醒,誰真正懂得它的含義,誰就能活得輕松、過得自在,白天知足常樂,夜里睡得安寧,走路感覺踏實,驀然回首時沒有遺憾!
上一篇:選擇放下——放下煩惱,自在生活
下一篇:選擇自信——擺脫自卑心理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