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人留面子,是給自己留里子
給人留面子,是給自己留里子
愛面子是人的天性,視尊嚴為珍寶。而稍有點地位的人更加愛面子。若不慎作了錯誤的決定或說錯了什么話,如果別人直接指出或揭露他的錯誤,無疑是向他的權威挑戰,會讓他很沒有面子,會損害他的尊嚴,刺傷他的自尊心。這樣的人不用說是辦好事了,連立身就會有問題。
有一家公司召開年終總結大會,董事長講話時將一個數字說錯了。
一個下屬站起來,沖著臺上正講得眉飛色舞的董事長高聲糾正道:“講錯了!那是年初的數字,現在的數字應該是……”結果全場嘩然,董事長羞得面紅耳赤。事后,這名員工因為一點小錯被解聘了。
當然也有人做得很好。
有一家公司新招了一批員工,在董事長與大家的見面會上,董事長逐一點名。
“黃燁(華)。”
全場一片靜寂,沒有人應答。
一個員工站起來,怯生生地說:“董事長,我叫黃燁(葉),不叫黃燁(華)。”人群中發出一陣低低的笑聲,董事長的臉色有些不自然。
“報告董事長,是我把字打錯了。”一個精干的小伙子站了起來,說道。
“太馬虎了,下次注意。”董事長揮揮手,接著念了下去。
沒多久,那個小伙子被提升為公關部經理,叫黃燁的那個員工則被解雇了。
表面看來,這個董事長沒有什么水平,那個小伙子在拍馬屁。實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知識欠缺,犯錯誤出洋相難以避免。作為下屬,有什么必要當眾糾正呢?如果這個叫黃燁的員工當時應答,事后再巧妙地糾正就不會傷害董事長的面子。他人有錯時,要注意糾正的藝術,護好別人的面子。
有句話叫做“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別人錯了的時候,也要維護他的尊嚴。要選擇合適的時候或場合,采取合適的方式,以免傷害別人的面子。
因為每個人都需要面子,而且也都希望自己有面子,有面子就能被別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群中間有優越感。懂得這個道理,為人處世就方便了許多,只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面子,給別人一個面子,相信你會獲益匪淺。
古代有位大俠叫郭解。有一次,洛陽某人因與他人結怨而心煩,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來調停,對方就是不給面子。后來他找到郭解,請他來化解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這個請求,親自上門拜訪委托人的對手,做了大量的說服工作,好不容易使這個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時不負人托,完成這一化解恩怨的任務,可以走人了。可郭解還有高人一著的棋,有更技巧的處理方法。
一切講清楚后,他對那人說:“這個事,聽說過去有許多當地有名望的人調解過,但因不能得到雙方的共同認可而沒能達成協議。這次我很幸運,他也很給我面子,我了結了這件事。我在感謝你的同時,也為自己擔心,我畢竟是外鄉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由我這個外地人來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丟面子。”他進一步說,“這件事這么辦,請你再幫我一次,從表面上要做到讓人以為我出面也解決不了問題。等我明天離開此地,本地幾位紳士、俠客還會上門,你把面子給他們,算做他們完成此一美舉吧,拜托了。”
確實,人人都愛面子。往別人臉上貼金,別人只會高興,只會感激你。就比方說,你有喜事臨門,有人來向你道賀,你要說:“沾你的光,托你的福。”這樣一說,就使你自己的光彩暗些,對方的面上則光些。
此外,假如你在交際的過程中,不僅沒能讓別人欠你個情,反而傷了人家的面子,如果你立即去補償,一般都能化解矛盾,不致釀成大禍。怎么補呢?一是趕緊說對不起,趕緊降下身份,將自己的面子甩到地上踩幾下,這樣,一損對一損,算是扯平。二是如果對方的面子本來就大,便只好自己打耳光,罵自己有眼不識泰山。總之,是以貶損自己,來相應地抬高對方,補償他的面子。
無論如何,實實在在的“里子”都比虛無縹緲的“面子”更重要。如果你能夠把面子留給別人,你就能夠得到對方的喜愛、幫助、重視等,這些都比面子要來得更實在。
上一篇:糊涂也是一種聰明
下一篇:肯受氣才能飛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