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課
學說話、說好話、會說話
進入社會,一定要學會與人交流與溝通,只有通過交流和溝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對方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意愿,才能實現協作。所以,初入社會,要學會說話,要說好話,還要會說話。說話可是一本大學問,所謂“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對于個人而言,說話的意義尤其重要。
A說話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把大事化小
秦于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建立了秦國,秦始皇成為了中國第一位皇帝。但是秦國并不是一口氣滅掉六個國家的,而是在公元前221年之前的10年中,先后滅掉了北方的燕、趙,中原的韓、魏,東方的齊和南方的楚的。并且早在公元前238年,秦王就開始同李斯、尉繚等人制定了統一全國的戰略目標,從軍事組織、策略,資源配置與獲取,以及人力資源配置、薪酬激勵等方面來進行安排和部署,最終統一了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國家——秦國。
大事如此,小事也一樣,說話更是如此。無論是說服他人贊同自己,還是請求別人幫忙,都應該大事化小、循序漸進,這樣才能達到說話的目的。假如有人請你幫忙時,第一次便請求你搬走泰山,你肯定會覺得這個人腦子進水了,然后堅決拒絕再和這個人進行對話。然而,如果對方只是向你提出,請你彎腰撿起地上的一塊小石頭,你卻并不見得會拒絕,順手便可以撿起來。然而不要忘了,小石頭壘多了,也能變成泰山。我們在提出談話主題的時候,盡量把事情細小化,讓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容易就可以完成,這樣對方既不會拒絕你的請求,又可以確保談話的順利進行,最終循序漸進逐漸達到你想要達到的目的。
細化談話目標
華羅庚,國際著名的數學大師,曾這樣說過:“要循序漸進!我走過的道路,就是一條循序漸進的道路”。中國有句俗話:一口吃不成個胖子。無論我們做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都必須一步一步向前走。托爾斯泰也說過: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說話、做事都要有目標。托爾斯泰是從時間上來分配自己的目標,我們還應該從談話的性質上來劃分目標。把大目標細化,分解成一個個的小目標,這次談話要達成什么目標,下次談話要達成什么目標,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溝通和實現,來達成自己最終的談話目標。所以,要學說話,就要先學會細化談話目標。
1.學會把復雜問題簡單化。
2.換位思考提出幫助,讓談話對象感受到你的幫助而不是要求。
3.清楚表達每一個小問題,循序漸進讓對方清楚領會自己的意思。
學說話,要學會大事化小
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要求,請你搬走泰山,你肯定會覺得這個人腦子進水了,然后堅決拒絕和這個人再次對話。然而,如果有人向你提出,請你彎腰撿起地上的一塊小石頭,你卻并不見得會拒絕,小石頭壘多了,也能變成泰山。所以,學說話,要學會大事化小,才容易被人接受。
B千萬別哪壺不開提哪壺
如果我們留心觀察,會發現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年輕人,他們說話張口就來,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殊不知,自己這樣,往往說不好話。更有甚者,常常哪壺不開提哪壺,凈說一些別人不愛聽的話,動輒撞上“火山口”,引起諸多麻煩。要想把話說好,千萬別哪壺不開提哪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敏感話題,都有不愿示人的傷口,如果觸碰到了這些話題,就會造成談話中的冷場甚至中斷。
之所以不能哪壺不開提哪壺,首先是因為會在無意中傷害到談話對象。比如一位體態較胖的中年婦女,走進一家服裝店,卻發現沒有自己能穿得下的衣服,這時候,如果促銷小姐對她說,“大媽,你太胖了,我們這里沒有您可以穿的衣服”,這位中年婦女一定心中不快,如果促銷小姐接著說,“您去老年人專柜看看吧,那里也許有適合您的衣服”,可想而知,中年婦女會多么惱火,也肯定不會再次光臨這家服裝店了。
其次,不提那壺不開的水,本身就是對談話對象應有的尊重,如果非要哪壺不開提哪壺,就會給人留下粗俗沒有涵養的印象。有些人好八卦,專好傳播小道消息,成天東家長西家短,拿別人的缺陷或隱私來取樂,這樣的人最討人厭,所謂“來說事非是,必是是非人”,就是說的這種人。有這么一個笑話,有位男同學,有一天上選修課,發現旁邊的女生很漂亮,想與之搭訕,于是就拿正在上課的教授來調侃,對漂亮女生說:“這個教授長得真奇怪,像個馬鈴薯一樣”,結果對方詫異地看了他一眼,氣憤地丟下了一句“他是我爸爸”,堅決不再理他。這個笑話就是說,不要有意去暴露別人的缺點,哪怕并不是談話對象本人的缺點,也別哪壺不開提哪壺,這不是幽默風趣,而是淺薄粗俗。
再次,哪壺不開提哪壺,還會失去別人的信任,對未來的人際關系產生負面影響。人際交往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如果連自己的嘴巴都管不住,哪壺不開提哪壺,說明這個人嘴巴不嚴,做事不牢。同時,哪壺不開提哪壺,還會得罪人,談話對象也許當時并不會駁斥你,也不會惱怒,但是說不定哪一天,被你說話冒犯的那個談話對象,就會站出來報復你。
“直率”不是你口無遮攔的擋箭牌
剛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大都“性格直率”、“口無遮攔”,然而事實上,與人交流,一定要注意避開雷區,千萬別哪壺不開提哪壺,別說你直率并不是你口無遮攔的理由,不提那壺不開的水,本身就是對談話對象應有的尊重。很多人就是因為哪壺不開提哪壺,與無意中得罪了談話對象,這樣的例子在現實生活中頗為常見。所以,為了避免對自己未來的人際交往帶來不良的影響,為了避免給談話對象留下不好的印象,還是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如何避免哪壺不開提哪壺
a.說話前要三思,要認真斟酌一番,盡量避免和談話對象談到以下內容:年紀、體重、健康狀況、晉升途徑、性生活、收入、薪酬、開銷等。
b.避免有爭議性的話題,比如宗教、政治和哲學等,除非你很清楚對方的立場,否則談話中應該避免涉及這些。
c.不要談及談話對象的過失或不幸,比如失業、裁員、離婚、嚴重的疾病等,若對方主動說起來,要表現出關心和同情,但千萬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去追問對方不想說的事情。
C會說話,還要會“認輸”
以前,有一位酷愛下棋的將軍,自認為棋技已經達到了最高水平。一天,他想找朋友來對弈,卻沒約到一個人。這時,將軍家里的一名清客自告奮勇,愿與其切磋棋藝。將軍自視甚高,根本沒把門客放在眼里,可沒想到剛走了幾步棋,清客就表現出咄咄逼人的凌厲之勢,將軍就被逼得心神大亂,額頭上冒出汗來。看到將軍焦急慌亂的神情,清客格外高興,心想這次可以表現一下了,于是使出殺手锏,一步棋便將對手將死。從來沒輸過的將軍哪里受過這種打擊,怒火中燒,站起來轉身就走。結果沒多久,將軍便找了個借口將清客掃地出門了。門客本以為贏過將軍,嶄露才能,便能得到賞識,從此青云直上,沒想到卻得到了這樣的結果。
紐約市中區人事局最得人緣的工作介紹顧問是露絲,但過去的情形卻與此相反。在她初到人事局的一兩個月中,露絲連一個朋友都沒有。為什么呢?這恐怕要“得益”于她每天的表現:在同事面前,她總是使勁吹噓自己在工作介紹方面的成績、新開的存款戶頭,甚至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我做得難道不好嗎,我對自己的工作深感驕傲,”露絲對激勵大師拿破侖·希爾說,“可我的同事不但不分享我的成績,還表情怪怪地走開。我渴望他們能喜歡我,我真的希望與他成為朋友。”“那你可以嘗試一下,不要再談你的成績,即使你的業績再好,也不要隨便說出來。”在聽了拿破侖·希爾提出的一些建議后,露絲和同事在一起時,開始少談自己而多聽他們說。幾個月后,露絲高興地對拿破侖·希爾說“我發現,他們也有很多事情要吹噓,把他們的成就講給我,比聽我吹噓更讓他們心滿意足。現在當我們有時間在一起閑聊時,我就請他們把他們的歡樂告訴我,好讓我分享,而只在他們問起時我才輕描淡寫地說一下我自己的成就。”
成全別人的好勝心
法國哲學家羅西法古說:“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現得比你的朋友優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讓你的朋友表現得比你優越。”為什么這么說呢?其實,人的心理都是一樣的。當有人高高在上時,我們需要仰視,必然會有壓力感;而當自己在高處或與別人處于同等高度時,俯視或者平時就舒服得多。在談話中,適當讓別人體會到優越感,對方心理愉悅了,他們就樂意跟你成為朋友;但如果在談話中處處爭強好勝,給人壓力感,那么別人就不愿意與你過多地交往。所以,會說話,就要學會成全別人的好勝心。
“認輸”才是大格局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生活中沒有全能冠軍,成功者不會在不必要的地方逞強爭勝。當然,學會“認輸”,并不代表一味退讓,不表現自己的真實本領,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問題,自然應當不失掉原則地論個究竟。但在日常的談話中,就不必耗費精力,時時處處爭搶第一了。
上一篇:誠實守信,積極樂觀
下一篇:選對老板跟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