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有余地,才能從容轉身
留有余地,才能從容轉身
我們都知道,由于每個人的智慧、經驗、價值觀、生活背景都不相同,因此與人相處,爭斗是難免的,不管是利益上的爭斗,或是是非的爭斗。
萬事都不可做得太絕,應該給自己留些可以回旋的余地。如果萬事都要做得近乎完美,功勞都達到圓滿,那么即使不應該發生的內亂,也會招致外來的忌恨。
在我們周圍,有時會遭遇這樣那樣的爭斗和競爭,即使你無意“過招”,但在別人的不斷逼迫下,你還是容易不由自主地陷入爭斗的漩渦,而大部分的人一旦陷身于爭斗的漩渦,便“一發不可收拾”,一方面為了面子,一方面為了利益,因此一旦得了“理”,便不會饒人,非逼得對方鳴金收兵或豎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饒人”雖然讓你暫時吹著勝利的號角凱旋,但這也是下次爭斗的前奏,“戰敗”的對方失去的面子和利益,他當然要“討”回來。如此“你來我往”,其結果只能是糾紛不斷,兩敗俱傷。
其實,在面對別人無理的觸犯時,你最好以容納百川的胸懷對待對方的反對。雖然“得理不饒人”是你的權利,但何妨“得理且饒人”。放對方一條生路,讓對方有個臺階可下,為他(她)留點面子和立足之地,對自己則好處多多。
一次,胡雪巖到蘇州的永興盛錢莊兌換二十個元寶急用,這家錢莊不僅不給他及時兌換,還憑白誣指阜康銀票沒有信用,只是說了句“將來總有見面的日子,要留下余地,為人不可太絕”,便離開了。
這永興盛錢莊本來就來路不正。原來的老板節儉起家,干了半輩子才創下這份家業,但四十出頭就病死了,留下一妻一女。現在錢莊的檔手是實際上的老板,他在東家死后騙取那寡婦孤女的信任,人財兩得,實際上已經霸占了這家錢莊。永興盛的經營也有問題,他們貪圖重利,只有十萬銀子的本錢,卻放出二十幾萬的銀票,已經岌岌可危了。
胡雪巖在永興盛錢莊無端受氣,心中有不滿,起先他想借用京中“四大恒”排擠永興盛錢莊。京中票號,最大的有四家,招牌都有一個“恒”字,稱為“四大恒”。行大欺客,也欺同行。胡雪巖要想排擠永興盛錢莊,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浙江與江蘇有公款往來,胡雪巖可以憑自己的影響,將海運局分攤的公款、湖州聯防的軍需款項、浙江解繳江蘇的協餉等幾筆款子合起來,換成永興盛的銀票,直接交江蘇藩司和糧臺,由官府直接找永興盛兌現,這樣一來,永興盛不倒也得倒了,而且這一招借刀殺人,一點痕跡都不留。
不過,胡雪巖最終還是放了永興盛一馬。他放棄計劃,有兩個考慮:一個考慮是這一手實在太辣太狠,一招既出,永興盛絕對沒有一點生路。另一個考慮則是這樣做只是徒然搞垮永興盛,自己卻勞而無功。這樣一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胡雪巖也不愿意做。
其實,這永興盛既來路不正又經營不善,實際是一個強撐住門面唬人的爛攤子,即使胡雪巖將它一擊倒地,也不會有多少人同情,可能還為錢莊同業清除了害群之馬。但胡雪巖還是下不去手,足見他所說的“將來總有見面的日子,要留下余地,為人不可太絕”,并不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而是確確實實是這樣去做的,這其實可以看做是胡雪巖的一條為人準則。
其間自然有胡雪巖對于自我利益的考慮在起作用,所謂將來總有見面的機會,事情做得留有余地,也就為將來見面留有了余地。事實上,對于人生來說,這樣考慮也是十分必要的。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無論競爭多么激烈的對手,競爭過后都會有聯合的可能。因此,競爭總是存在,而“見面”的機會也總是存在的。生意場上有一句話“給人一活路,給己一財路”,做人也應該把目光放遠一些,人生之路才會越來越寬。
有時候給他人留點余地,其實也就是在給自己留一點空間。誰都不可能一輩子不會犯一次錯。那么,我們今日的大度、寬容的處事態度,就會給自己留下后路,也就等同于在給自己今后的漫漫人生路披荊斬棘,提前預支別人給我們留余地的機會,降低人生路上的風險。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給別人留余地就是給自己留余地。
善留余地,就是不要把事情做絕,不要把話說死。于情不偏激,于理不過頭,這樣才能既保全別人也保全自己。凡事讓三分,給雙方都留有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絕處,言不至于極端,有進有退,才能保證日后靈活地處理事務。給別人留余地,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也不要把別人推向絕路,萬不可逼人于死地。人在絕境都會殊死一搏,做出極端的反抗,這樣一來,對彼此都沒有好處。斷別人的路,也是間接地斷自己的路。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下而上求發展的本能。如果有百條生存之路可走,在競爭中斷掉別人的99條路,只留有一條給他,他也不會跟你拼命。倘若把他最后一條路也給斷了,那么,他一定會拼命反抗,到時候很可能會兩敗俱傷,這樣又是何苦呢?
人與人之間,發生爭執和碰撞都在所難免。一旦有了紛爭,即使是道理在自己的一方,也應避免過分的數落、指責。俗話說:“殺人不過頭點地,得饒人處且饒人。”我們每個人做事不要做得太絕,須給自己和別人留有余地,這也是給自己留一條退路。相反,如果你把事情做絕了,那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當我們對事情無法全面預料時,給自己留一條后路,還是較為妥當的做法。有一句俗話說:“長木匠,短鐵匠。”說的是鐵匠打鐵的時候總會把鐵橛子留短些,之后不夠可以加,木匠打木器的時候,都會留長點,之后多了就可以鋸斷。所以,任何時候,都要給自己留有余地。留有余地,才能從容轉身。
上一篇:生氣不如爭氣,翻臉不如翻身
下一篇:真正有本事的人沒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