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為何要三思:
成本考慮
我們從小就被老師和家長教育說“撿到東西要上交,看到別人有難要幫助,要做一個助人為樂的人?!蔽覀儾环裾J助人為樂的行為是非常有意義的,對于那些做好事的好心人,理應鼓勵,但助人為樂也要做得恰到好處。
做好事是需要考慮成本的。如果我們不惜一切代價和成本去幫助別人,結果可能并不盡如人意。很多時候,當我們只憑著一腔熱情和沖動去做一件自認為的好事時,我們很可能忽略了自身條件對于結果的限制與影響。
有一個正在上大學的女孩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老人的事例,他是一個執著的文學愛好者,盡管他寫的東西很少發表,卻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地寫作。他現在眼睛看不清文字,又不會電腦,只好花錢請人為自己代寫。這種執著的精神感動了女孩,她很同情老人的不幸遭遇。
當天,女孩決定去幫助老人打字寫作。于是第二天,女孩逃課趕到千里之外的老人家里,幫老人整理材料。老人很是感激,但還是勸她回學校上課。女孩想想自己的行為確實有些沖動,沒有與老師和同學打聲招呼就徑直出來了。后來,女孩回到了學校,來回的路費花了200多元,是她半個月的生活費。
女孩的助人為樂的行為是值得肯定的,但他花了200多元的車費跑來做好事,她所做的不過是幫老人抄寫一些資料,整理文件等。實際上,她所做這些好事的勞務價值遠遠達不到這200多元車費。花了半個月的生活費加上耽誤上課的時間成本,能為老人創造多少價值呢?盡管從表面上看,這是做好事,實際上是對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
凡事都要付出代價,做好事本身也有代價。要讓我們所做的好事有意義,就應該以最低成本去造福社會。如果一個大學生想做好事,在給別人輔導功課和打掃衛生之間,選擇前者更能造福社會。
做好事,也要講究資源的配置,要把資源用到最有價值的地方。其實,很多人沒有必要親自跑上街頭打掃衛生,可以選擇捐出一些錢,請清潔工打掃。從比較優勢理論的角度來看,清潔工做這件事情的效率更高。
我們提倡做好事,但是要從實際出發,而不是盲目。如果一個知名人士下鄉去農村幫助貧窮的農民干農活,這種行為在經濟學上來說,不是劃算的。因為名人的時間成本非常昂貴,而去幫農民干農活,收益是非常低的,這樣做付出的經濟成本是極高的。所以,名人要想真正幫助貧窮的農民,與其去幫他們干活還不如出錢給他們更換一些先進的設備。
有時,人們總以為自己是在做好事,覺得對這個社會貢獻非常大。實際上,他們做著名義上的“好事”卻未必真正對社會有益,有時候只是白白浪費了時間與人力,做了一些無用功。
如今,很多人只是人為地去制造一些感動。比如帶病去做好事,搞得病情惡化,然后領導不僅要表彰他這種精神,同時還拿錢給他治?。贿€有的人通過做好事而引起外界的注意,從而增加自己的曝光率,提升自身的知名度。這些人考慮的只是自己如何從“好事”中獲得名氣,沒有真正考慮過自己的行為對社會產生多大意義。
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喜歡強調助人為樂的精神,卻極少考慮行為本身能否增進社會福利。我們應該鼓勵大家去做好事,但不是鼓勵大家重視形式,做些沒有意義的事情,這種行為是對社會資源的一種極大浪費。因此,我們提倡更多人做好事的同時要有正確途徑和方式,不僅真正幫助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還不會影響我們的社會價值體現。
上一篇:為何有賊愛偷女人內衣:戀物癖
下一篇:人們為何喜歡共贏的交往:吸引的回報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