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貴有自知之明
人生最困難的事情是認識自己。
——特萊斯
在古希臘的一座智慧神廟的大門上,有這樣一句話:“認識你自己”。古希臘人將它奉為“神諭”,看成是最高智慧的象征,千百年來一直把它當做人生警訓。無獨有偶,在古老的東方,也有“人貴有自知之明”的名言。由此可見,自知之明對個人來講是多么的重要!
所謂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認識自己。一個人,如果能清楚自己的能力、性格和興趣,知道自己適于做什么,能夠做什么,并善于將自己的事情做好,是很可貴的;對于自己確實不能做的,本來屬于自己弱項的事情,適當地回避,是合理的。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梟雄,他文韜武略、指揮有方,一路鎮壓黃巾起義,平定諸侯,最終平定了北方,與劉備、孫權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雄姿勃發。此時的漢朝已經是強弩之末,漢獻帝年幼無知,朝廷大權盡在曹操掌握之中。有一天,盤踞南方的孫權給曹操寫來一封信,言辭崇敬,分析了天下形勢之后,委婉地勸曹操殺了漢獻帝,取而代之。
曹操看了信,哈哈大笑,對部下說:“孫權其心不純啊,他想讓我殺了漢獻帝,自己做皇帝,那我豈不是成了天下人的靶子,人人都會將矛頭指向我的。”
曹操貴在有自知之明,沒有讓權勢、欲望擊敗,還記得自己是漢朝舊臣,哪怕漢獻帝只是一個傀儡,但只要漢獻帝還在,曹操就依然是一個漢朝忠臣。但他一旦稱帝,就是漢朝的敵人,人人得而誅之。
明太祖朱元璋也對自己有著很深刻的認識。元末,割據勢力風起云涌,各地起義不斷,朱元璋的起義軍算是個中翹楚。如果他想稱帝,輕而易舉。但這時候有一個書生找到了他,給他分析天下大勢,并留下九個字:“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朱元璋深以為然,便聽從了他的建議,謹慎用兵,終于殲滅群雄,稱霸天下。
一位哲人說過:“人越是高貴,對自己的評價就越是謙虛。”的確,越是有成就的人,越能對自己深刻認識,他們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不會盲目自大,只會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現實生活中,即使你在某一方面達到了頂峰,也不能說你是一個最厲害的人,畢竟世界每天都在變化,而且,三百六十行,你又能了解幾行呢?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為人類作出了無法形容的杰出貢獻,但他沒有滿足于相對論等研究成果,晚年還在孜孜以求地學習、研究,再學習、再研究。
有很多人對他的行為很不解,覺得他已經站在了一個讓人仰望的高度,何必不知疲倦地學習,安心在家里享受晚年生活豈不是更好。有一天,就有一個年輕人將心中所想問了出來。愛因斯坦并沒有馬上回答他的問題,而是找來一張白紙,在上面畫了兩個圓,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指著兩個圓,愛因斯坦說:“在物理學的國度里,我的認識是個大圓,你的認識就是小圓,我只比你多認識一點而已。但物理學的邊界在哪里,我們誰也不知道,只是因為我是大圓,我接觸到的無知領域會更多于你,所以我更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我不是因為無知而學習,而是因為知而學習。”
這段話,應該是對“自知之明”的很好闡釋,愛因斯坦因為知道自己的未知而探索,這又是幾人能做到的呢?我們往往因為無知而要么自大,要么自卑,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淡然面對自己的無知,坦然面對自己的已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驕傲自滿,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充實自己、造福人類。
一個人真的做到了自知之明,也就真正悟出了做人的道理,進入了人生可貴的境界。
心靈感悟
世界上最難了解的人是誰呢?這個人便是我們自己。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也許就是有自知之明。有了自知之明,也就擁有了獲得幸福的無限可能。
上一篇:樂觀面對每一天
下一篇:你無法獨自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