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別人決不是休閑
大學時與一位美籍老師有點交情,我曾用英漢相雜的多種語言方式給他解釋中國成語“眾口鑠金”的意思,他總是難以理解。最后,他干脆以西方人特有的姿態聳肩攤掌,很霸道地說:不,談論別人決不是一種休閑方式。
我記得大概是這樣給他講解的——
“眾口鑠金”指的是流言的殺傷力。流言就像一種毒瓦斯,它注入你周圍的空氣中,完全可以將你窒息休克直至死去。我在初中時就讀過一個叫蘇叔陽的中國作家的小說,在其中一部小說的開頭他說:一個事業有成的女人往往會成為流言的靶子。倘若這個女人還算漂亮,流言便會增加十分;倘若這個女人還是單身,流言便會再增加十分,倘若這個女人并且在鬧離婚或者已經離婚,流言就足以將她淹死。在皇帝時代和“文革”中就有許多人(不僅僅是女人)是這樣稀里糊涂地死掉的。
我說你們西方人似乎沒有考據的傳統,作為中國人我身上有考據的遺傳,對流言的出處我考證出了大概以下幾種:
一種就像中國的一位童話作家寫的一個故事所描寫的那樣,第一個人在高山上的一塊石頭上畫了一只狐貍,到了第二個人那里就變成高山上有一只古怪的狐貍,到了第三個第四個人口里變成了高山上有一只長四只耳朵五條腿的狐貍……故事的最后是一位饑餓的獵人被嚇死了。流言的這種生產過程通常是頭腦貧乏之人的娛樂方式,有一種招人耳目的包裝作用。
另一種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一種遞進思維的產物;“一見到短袖衫便想到白胳膊,便想到全裸體……”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罐蜂蜜掉到馬桶里情形,這種人的腦子就是一個特殊的處理器,任何東西經其處理都不可能清白。對于這種人,你給他一枝花,他也會馬上想到那個用來罵人的器官以及與之有關的種種。
還有一種應該是流言最正宗的出處,就像中國家喻戶曉的《鍘美案》的出處一樣。據說書生陳士美前世德重后世才高,高中狀元后拿了皇祿娶了皇妹,這可妒殺了一幫不學無術的無賴“哥們兒”,他們先是找駙馬爺揩油討便宜,不成后便編排著將其在舞臺上鍘死而后快,這一流言的成功之處還在于,把陳士美鍘了又生,生了又鍘,千百年來讓其求生不能求死不成。如此生產流言的人比蒼蠅更執著的一點是,蒼蠅只叮有縫的蛋,而他們卻一定要把無縫的蛋砸破,然后交給蒼蠅們下蛆。
那位美國人說:如果你的時間和精力過剩,你完全可以去旅游、讀書、聽音樂或曬太陽,為什么要去談論別人呢?何況你們中國人似乎很脆弱。我的祖父有一句話:如果你不能給人以快樂,至少給他以安寧。
我說:我的曾經是“四類分子”之一的外祖父,曾以中國農民特有的阿Q精神說:如果你用寶貴的唾液來噴人,你的消化保準不良。
(老塞)
上一篇:讓該來的來,讓該去的去
下一篇:謝謝你不在這里謝謝你不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