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治國的晏子
晏子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代名相。他頭腦機敏,能言善辯。晏子生活在春秋時期相對穩定的時代,各諸侯國間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戰爭,因此,各國統治者爭相追求奢侈豪華的生活。
晏子則崇尚節儉,因勤儉節約而得到齊國的重用。他身為三朝宰相,始終過著清貧的生活,住在低矮的房屋,吃的是粗茶淡飯。
晏子從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以自己的行動為表率,對當時的奢侈之風進行了堅決抵制。
晏子認為“儉”和“侈”是產生善惡的根源,尚儉是一種美德,提倡節儉可以促進善,杜絕奢侈則能夠除去惡,滌蕩社會風氣。
有一次,晏嬰出使晉國。晉國的大夫叔向見晏嬰的裝束很寒酸,感到頗為不解,就在酒席宴上委婉地問道:“請問先生,節儉與吝嗇有什么區別?”
晏嬰明白叔向的用意,所以認真地答道:“節儉是君子的品德,吝嗇是小人的惡德。衡量財物的多寡,有計劃地加以使用,富貴時不過分地囤積,貧困時不向人借貸,不放縱私欲、奢侈浪費,時刻念及百姓的疾苦,這就是節儉。如果積財自享而不想到賑濟百姓,即使一擲千金,也是吝嗇?!?/p>
叔向聽了肅然起敬,再不敢再以貌取人小視晏嬰了。
“節儉是君子的品德,吝嗇是小人的惡德?!标套拥脑捳f得多好??!其實,節儉不僅是美德,更是一種責任。
如果統治者對國家沒有責任感,揮霍無度。那么,當危難和饑荒到來的時候,國家就會陷入沒有力量來抗擊災難,人民就可能遭受巨大的苦難。
上一篇:艱苦樸素的鄧穎超
下一篇:節制奢華的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