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宮牧豬苦學
那是在東漢時期,出生在一戶窮苦家庭里的承宮很小就成了孤兒。8歲那年,他被賣到附近的一個地主家里做養豬的奴仆,不但吃不飽,穿不暖,還時常受地主的毆打、謾罵。
那時候,村里有個名叫徐子盛的人,學識淵博,在方圓幾百里名氣很大。他帶了幾百名學生,每天講解《春秋》。
有一天,承宮趕著一大群豬從學館門前經過,聽見里面正在講課,便停住腳步,側耳靜聽。徐子盛是研究《春秋》的專家。他講得生動形象,引人入勝。
承宮越聽越有味,以至于忘記了放豬。無人管的豬散開來,各自覓食去了。太陽已經落山了,承宮還聽得津津有味。地主在家等了很久,不見承宮回來,便出門尋找。當他在學館門前找到承宮,卻看不見豬時,簡直氣瘋了,二話不說,撲上去就打。
“還不住手!為什么打小孩子呢?”徐子盛和他的學生聽到打罵聲,走了出來。在問明原因后,徐子盛嚴厲地訓斥了地主,而且讓他把承宮留下來。承宮跳出火坑,得到學習的機會,從心底里感激徐子盛和他的學生們。他每天都勤勤懇懇地為學館做事:出外打柴,回來就打水、做飯。一有空閑,就專心致志地學習。
幾年以后,儒家的幾部經典承宮全都學通了。他便告別老師,回家去自己開了個學館,教出了許多學生。
上一篇:揚起自信的風帆
下一篇:披上笑容的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