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缺失,孩子的內心猶如黑洞
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邊總有那么一兩個人,他的內心猶如黑洞,不管他擁有再多,或是身邊的人再愛他、對他再好、給他再多的東西,似乎也填滿不了這個黑洞,這類人多半是在童年時極度缺少母愛。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向父母索取物質,而父母給再多他都不滿足,那么很有可能他缺失的不是物質,而是母愛。
前不久,一個朋友向我咨詢,孩子非常叛逆、任性,她盡量去滿足孩子的需求,但孩子并不領情。和她不親近,除了向她要零花錢,很少主動和她交流。寧愿一個人待著,也不愿意跟她出去玩。經常向她要錢,但給多少都不滿足。孩子看起來很強勢,稍微不滿意就大發脾氣。但特別怕黑,晚上必須開著燈才敢睡覺。白天雖然不和她親近,但晚上卻讓她陪著睡覺。
我了解這位朋友的情況,她在孩子三歲時就離婚了。孩子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了兩年,五歲時她把孩子接回身邊,回來后就一直是這樣,已經持續多年。
我判斷孩子的這種情況是缺愛所致。一個孩子的物質欲望能有多大呢?如果父母已經竭盡所能去滿足他,但他還是不滿足,那么他缺的不是物質,而是愛。我這位朋友雖然在孩子三歲時離婚,但離婚之前她忙于應付和孩子父親之間的關系,很少陪伴孩子。離婚后兩年內,她幾乎沒見過孩子。這兩年孩子有時在爸爸那里住,有時在爺爺奶奶家住,有時在姑姑家住。顛沛流離的生活,沒有固定的撫養人,尤其是缺乏媽媽的陪伴和愛,對孩子的內心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朋友說,她也覺得對孩子有虧欠,所以現在拼命彌補他,但孩子似乎不領情,反而好像很討厭她的樣子。我說,孩子的這種情況叫作“退行”。孩子在三歲時突然失去了母愛,他對此感到恐懼、委屈、憤怒,甚至可能會有“被拋棄感”。現在突然得到了母愛,他的恐懼、委屈和憤怒終于可以釋放出來,叛逆、任性、發脾氣、不和她交流等都是他釋放的方式。你對他越好,他釋放得越強烈。雖然他現在長大了,但他面對你的時候心理狀態還停留在三歲的時候。他通過任性、叛逆這種方式質問你甚至是懲罰你,為什么那個時候不管他。
我說到這里,朋友掉下了眼淚。她說,她還以為孩子只是不懂事。我說:“在你面前的時候,他就退回到了那個不懂事的小孩。”她問,現在應該怎么做。我說:“包容孩子,像包容一個三歲小孩那樣包容他,讓他把委屈和憤怒釋放出來。同時你要向孩子道歉,說明那時你離開他是不得已,并不是不愛他,更不是要拋棄他,請孩子原諒你。孩子只有在你面前才有‘退行’現象,說明他相信你愛他,能夠包容他。”缺乏母愛的孩子,內心猶如一個黑洞,需要更多的愛去彌補,這個時候,給再多的物質都不夠。孩子越是向你要物質,越是說明他內心缺愛,他把你給他錢視為你愛他的方式。但如果他感覺到你足夠愛他、足夠包容他,他向你要錢的情況就會漸漸減少。
其實我們成人也有“退行”的情況。某些人談戀愛的時候,會表現得特別不懂事,對方越愛自己,自己越“作”。就是因為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內心積壓了委屈,現在終于可以在一個非常愛自己的人面前釋放出來。這個時候,如果對方足夠包容自己,自己就會深信對方愛自己并感到滿足。但如果對方不能包容自己,自己就會陷入絕望。很多成年人并不知道這其中是怎么回事兒,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足夠包容對方,所以很多人的婚戀關系因此陷入痛苦中。
母愛的缺失讓孩子的內心如黑洞,看不到光明和希望,這個黑洞是權勢、地位、財富、成就等任何東西都填補不了的,甚至讓人一生都無法內心強大。
在看《三國聯盟之虎嘯龍吟》這部電視劇時,曹丕的兒子曹睿的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童年時,曹睿的母親被自己的父親賜死。他眼睜睜地看著母親慘死,卻無力營救。他帶著極大的傷害長大,內心的委屈和憤怒無處訴說,也無法在父親面前“退行”,因為父親遷怒于他,一度要殺他。他當上皇帝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請全國的畫師為他的母親畫像。畫像畫好以后,他在母親的畫像之前號啕大哭。他經常把母親的畫像拿出來觀看,一邊看一邊掉眼淚。不管他在臣子面前多么威嚴,但一看到母親的畫像,他就好像變成了一個孩子。雖然他很聰明,治國也算有方,但他性格乖戾,喜怒無常,只要想起母親就脆弱無比。他想盡一切辦法殺死了父親寵愛的太后,雖然太后把他養大并對他關愛有加,雖然理智上他知道太后和母親的死并沒有關系,但他仍然需要通過這種方式來釋放他內心的委屈和憤怒。但所有這些仍然不能緩解他內心缺失母愛的痛苦,于是,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在29歲就去世了。
母愛的缺失,讓曹睿的內心變成了一個大大的黑洞,不管用什么方式都無法填補這個黑洞。哪怕貴為皇帝,擁有這世間所有的一切,也改變不了他內心的脆弱和黑暗,且脆弱和黑暗跟隨了他一生。所以內心強大與否與身份、地位、權勢等都沒有關系,而和童年時有沒有足夠的父母之愛尤其是母愛有關。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需要母愛。打從娘胎起,嬰兒就對母親產生了絕對的依賴感,這種依賴感一旦被破壞,之后需要花費很大力氣去彌補。有些孩子有機會通過“退行”的方式療愈自己,有些孩子一生都無法得到彌補,只能帶著這個黑洞在痛苦中度過一生。
那么,如何避免出現這種情況,或出現了這種情況,該如何去彌補?
1.在孩子幼年或童年時,盡量別長時間離開孩子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小,沒有什么記憶,離開孩子一段時間沒什么。但不管再小的孩子,即使沒有清晰的記憶,也有感覺。感覺會進入潛意識中,未來影響孩子的心理。所以,在孩子童年和幼年時,父母盡量別長時間離開孩子。如果因工作需要離開孩子幾天,要告訴孩子你去哪里,什么時候回來。如果因客觀原因需要離開孩子很久,如離婚,更需要告訴孩子你為什么離開,什么時候來看他。如果不能告知真實的原因,也要編織一個美麗的謊言,而不是突然消失。沒有理由地突然消失,會讓孩子產生被拋棄感。被拋棄感是對人最大的傷害,連成人都無法承受。另外,孩子太小,盡量別讓孩子上寄宿學校,最好是到高中以后,再考慮讓孩子上寄宿學校。
2.如果離婚,盡量和孩子保持比較密切的聯系
離婚對很多父母來說,是一個無可奈何的情況,必須離開孩子,怎么辦?其實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內心依然很健康,因為父母會讓孩子感覺到:我只是離開了爸爸,離開了這個家,并沒有離開你。雖然不能天天和你在一起,但媽媽的愛天天可以和你在一起。怎么給孩子帶來這種感覺?就是要和孩子保持密切的聯系。雖然不能天天見,但可以經常打電話、視頻,時不時看看孩子,給孩子買些禮物,重要的是要把對孩子的愛傳達給孩子。讓孩子感覺到,家的形式雖然變了,但媽媽對我的愛并沒有變,那么他就不會缺失母愛。
作為父親,不要在離婚后切斷母親和孩子的聯系,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說媽媽的不是,尤其不要說“媽媽不管你,不要你”之類的話,教孩子恨媽媽。即便真的是這樣的情況,也可以編織一個美麗的謊言。如我一個朋友就這樣告訴孩子:“你媽媽不是不要你了,她到外地工作了,要很久才能回來,一回來就會來看你。”要讓孩子感覺到,并不是媽媽主觀上不要自己,而是客觀上無法陪伴自己,避免孩子心中產生被拋棄感。當然,媽媽也要這樣維護父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3.如果傷害已經造成,請無限度地包容孩子的“退行”行為
但如果實際情況像我開頭講的那個案例,傷害已經造成,那就只有無限度地包容孩子的“退行”行為。如果孩子出現了不符合他實際年齡的對媽媽的依戀,那就滿足他;如果孩子任性發脾氣,那就允許;如果孩子攻擊你,盡量承受。如果不能承受,就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但不要指責孩子。允許孩子胡鬧一陣子,當他確認媽媽足夠愛他的時候,他的“退行”行為就會漸漸消失。
《紅樓夢》中,前期的林黛玉在賈寶玉面前特別“作”,但到了后期,林黛玉就沒有那么做了,因為她已經確信賈寶玉愛她了。林黛玉也是在童年失去母親的,她在賈寶玉面前的“作”也是一種“退行”行為。很幸運,她遇到了足夠愛她、包容她的賈寶玉,所以她的心理創傷得到了治療。因此,對于心中已經有創傷的孩子,父母要用足夠的愛和包容為孩子治療。
如我朋友的孩子,如曹睿,如林黛玉,缺乏母愛的孩子,內心都難以真正強大,而愛是改變這一點的唯一方法。所以,給孩子最多的母愛,最好的母愛,讓母愛成為孩子這一生強大的內心支撐。
上一篇:正確認識自己,合理規劃人生
下一篇:沒有父母的支持,孩子的強大是無源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