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慮,不計較
生活中,不少人往往有著太多的計較,像朋友之間、同事之間,甚至就連相愛的人之間,也會計較得失多寡。而計較來、計較去,彼此之間就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摩擦,甚至兄弟反目、骨肉相殘!
有這樣一個報道:
最近,某市張大爺的三個女兒因為老人的兩間老房的拆遷款發生糾紛而鬧到了法庭上。張大爺原來是該市紡織廠的一名退休工人,不久前,他突發重疾,猝然離世。三個女兒圍繞父親的這一份拆遷款開始爭執不休,并且發生了激烈的肢體沖突。結果,大姐家的兒子竟然將自己的兩個小姨打成輕傷。小女兒一氣之下,將大姐和外甥告上了法院。最后,雙方對簿公堂,在法官的調解之下,姐妹三人才達成了一致協議。
茫茫人海之中,成為同胞姐妹是幾生幾世才修來的福分!況且老父親已不在人世,姐妹之間更應該親近、和睦相處。可是,為了兩間老房的拆遷款,她們的親情便蕩然無存。
人越是計較,距離幸福就越遠。細想一下,骨肉之情、同胞之愛,豈是用多少金錢能夠買到的?生活中,人們離不開金錢,但人與人之間絕不只是利益之交。人間最珍貴的是真情和愛心,作為親人更是“親情血濃于水”。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愛,兄弟姐妹之間要互相扶持,相互關照,結伴前行,這才是人生最大的一筆財富。
有這樣一個故事:
結婚12年了,琴和杜依然像剛結婚時那樣相敬如賓。而更讓杜感動的是,琴一直以來對他弟弟的支持和體諒。
杜是弟兄兩個,弟弟比他小五歲。和琴結婚時,弟弟正上大學,父母都已經上了年紀,弟弟每年學費以及生活花銷近10000元,都是從杜的工資里出。對此,琴從無二話。
四年后,杜和琴剛剛有了一些積蓄,弟弟又要結婚,女方要兩萬元彩禮,可當時父親的錢全用在了給母親看病上了。還是琴主動把家里的錢拿出來,給弟弟辦了婚禮。她說:“現在反正還沒有分家,我們先把這錢拿出來吧,總得讓弟弟娶上媳婦。”
弟弟結婚之后第二年,兄弟倆分家了。父親有兩套房子,雖然都是三居室,但面積一個大些、一個小些。琴說:“弟弟家底子薄,把大的讓給他住吧,我們先住著小的也行,反正也夠住的了。”對此,弟弟非常感激嫂子。
如今,弟弟已經結婚四年了。兄弟兩人一直相處得很好,有什么事情,兩人都是一起商量著辦。盡管兩家都不十分富裕,但兄弟和睦、妯娌情深,在他們看來,這比什么都好。
世間真正的幸福,常常不是得到很多,而是計較很少!在利益面前,稍微退讓一步,雖然可能放棄了一些東西,但卻能收獲一份溫暖的情誼!
愛人之間,亦是如此。現今,許多家庭走向破裂,往往不是因為什么大是大非的事,而恰恰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之事。原本不是什么大事,雙方或者一方死死計較,抓住不放,于是越計較就越傷感情,最終走到無可挽回的地步。在家庭里,越不計較,就越幸福。如果對方做錯了,多溝通,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最好。
在生活中、工作中也是同樣。人越不計較,越會快樂;越是計較,情緒就會越不好,生活、工作就成了一種難耐的苦役。比如,有些人計較工作環境太差、總是加班、任務太重、時間太緊張、壓力太大,薪水太少;有些夫妻計較你今天沒干家務、我干得太多——如此多的計較,人的內心怎么能不受煎熬呢?
百度前副總裁俞軍當年在自己的求職簡歷中這樣寫道:
“本人熱愛搜索事業成癡,只要是做搜索,不計較地域(無論天南海北、刀山火海),不計較職位(無論高低貴賤、一線二線,與搜索相關即可),不計較薪水(可維持個人當地衣食住行即是底線),不計較工作強度(反正已習慣了每日14小時工作制)。”
俞軍的一連四個不計較,道出了他對工作的熱愛。如果我們都能像俞軍一樣在工作中不去計較太多,那么,工作就會成為一件快樂的事、一種愉悅的享受。生活同樣如此。人因為放下了“計較”,所以遇事能處之坦然、安之若素。如此一來,又何苦之有呢?
于人于事,少些計較,多些豁達,煩悶、痛苦就會煙消云散,幸福自然源源不絕而至。
上一篇:鬢挽烏云時
下一篇:不論干哪一行,都不能低估修養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