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始在這端,成功在那端
任何一個行業里的佼佼者,不是這個行業里歷練多年,從底層爬到高層,就是為進入這個行業做多年的準備,厚積薄發,最后一飛沖天。
以此看來,不論是爬上去,還是飛上去,都是從零開始,過度到成功那一端。要想在一個行業里取得成功,現在就得站著這一端,爬也好,飛也罷,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及時開始,逐步向成功那一端靠攏。
沒有開始這一端,就不存在成功那一端,這是一種必然。
說起電影演員黃渤,很多人都不太熟悉,可說起他演過的電影,很多人都耳熟能詳,比如《瘋狂的石頭》《大電影之數百億》《高興》《倔強蘿卜》《斗牛》《精武風云》。
再說起黃渤一起出道的明星,大家就更熟悉了——毛寧、楊鈺瑩、黃格選等。
1994年,黃渤為了實現他的夢想,來到全國文化中心北京,從酒吧駐唱開始。和他一樣在酒吧里當駐唱歌手的,有周迅、滿文軍,還有沙寶亮。
毛寧和楊鈺瑩早早地紅了、衰了,周迅、滿文軍、沙寶亮,也相繼紅了、紫了。唯獨黃渤,除了給楊鈺瑩伴過舞,在2005年之前的那些歲月里,實在是籍籍無名,乏善可陳。
黃渤在2000年開始演電影。最初,他身卑名微,只能從扮演路人甲匪兵乙的小角色開始,拿著微薄的片酬,生活常常無以為繼。
說起來恐怕很多人都無法相信,黃渤在2005年之前,睡過橋洞,吃過飯店里的剩飯,撿過垃圾堆里的衣褲。那個時候,他不僅生活寥落,內心也充滿苦楚。想想毛寧和楊鈺瑩,都過氣很多年了,他已經早就不再青春年少。演藝圈里新人輩出,他到底能不能在這條道路上堅持下去?
黃渤很清楚,他已經從演藝事業最低端開始了,慢慢地向影壇頂端蝸行。盡管行進速度異常緩慢,只要他繼續努力,總有一天會達到影壇的巔峰。
從一個行業的底層到頂端,如果爬行,是漫長而艱辛的。2005年,黃渤參演了《瘋狂的石頭》,才算真正擁有了屬于他的角色。2009年,他在《斗牛》中飾演牛二,才算爬到影壇的那一端。
在《斗牛》中,他有一個鏡頭,要從山底跑到山頂,為了拍好這個鏡頭,他來來回回跑了三、四十趟,那座三、五百米高的山,幾乎涵蓋了他從影壇這端到那端的所有內容。
戲拍了3個月,黃渤磨破了38雙鞋子。最終憑借《斗牛》,他一舉奪得第46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終于爬到了夢寐以求的那一端。
黃渤這個歷盡艱辛樸實無華的山東漢子,從一無所有這一端開始,便鎖定在影壇成功那一端,以不到黃河不死心的決心,永不放棄,堅持爬行,最后抵達成功的那一端。
中國當代著名學者林語堂先生說:“為什么世界上95%的人都不成功,而只有5%的人成功?因為在95%人的腦海里,只有三個字‘不可能’。”
世界上有95%的人都不相信自己能夠抵達成功那一端,不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其實,開始這端,成功那端,如果想走到成功的彼岸,就必須從開始踏上這段旅程,并且一路走下去,相信自己能夠成功。
不可否認,人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輝煌,可如果沒有開始這一端,怎么會有成功那一端?如果不開始,不偏不倚地走下去,又怎么會抵達成功?
所以,成功并不難,只要及時開始,堅持不懈,就能走向成功。
第三十屆美國總統卡爾文·柯立芝說過:“這世界上沒有什么可以代替‘堅持’;聰明的才智不能——聰明的但不成功的人比比皆是;天才也不能——有很多天才得不到認可也是個很好的證明;高學歷的教育也不能代替——這世界上現在滿是受過教育的廢物;只有堅持和決心才是唯一萬能的。”
屬于我們的成功之路只有一條,從這一端到那一端而已,沒有那么復雜。我們當中很多人,之所以沒有那一端,就是因為沒有這一端。
上一篇:開始了,就是走在奔向目標的路上
下一篇:開始總是很舒服的,最終常會讓你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