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捷列夫的故事
求知的道路上沒有捷徑,自己定好了計劃,就一定要完成。
有人說:“人生路上的種種誘惑,都防不勝防。他們就如細菌一般無孔不入,腐蝕你的生命之樹,讓你陷入萬劫不復之中。”哈佛的學子也一樣,在生活中也會遇到諸多誘惑,面對誘惑,如何保持自制,專心于自己的事業,是一個大問題。
門捷列夫是俄國著名的化學家。小時候,因為家里的孩子比較多,又都很調皮,所以對如何監督他們學習,他的父親很是苦惱。后來,他的父親想出了一個辦法。
一天,門捷列夫和兄弟姐妹像往常一樣,沒做完功課就要和父親玩游戲,可父親一改往常的態度,板著臉說:“我現在很忙,沒有時間陪你們玩。”孩子們都有些掃興。
父親接著又說:“要是你們能制訂一個簡單的學習時間表,并且按這個時間表去學習的話,我就能和你們一起玩啦!”
孩子們聽后,都做了一個學習時間表。之后,當他們能夠按照時間表完成學習任務后,父親才會和他們一起做游戲。
一年夏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屋子有些漏雨,而父親正好不在家,母親只好帶著孩子們修補房頂,一直到深夜才修好,孩子們精疲力竭。正當他們要上床睡覺時,父親回來了,他先表揚了他們,接著就要他們去完成作業。孩子們紛紛抗議,就連他們的母親也反對,可父親說:“求知的道路上沒有捷徑,自己定好了計劃,就一定要完成。”孩子們只好起來去完成作業。就這樣,孩子們都養成了自律的習慣。
不幸的是,門捷列夫13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庭負擔越來越重,母親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奔波,沒有時間監督孩子們的學習。可他們的成績并沒有下降,倒還有些提升。因為他們從小養成了自律的學習習慣,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他們都安排得有條不紊。因為家里貧困,門捷列夫的3個哥哥都沒有上大學,先后去工廠當工人,可他們十分自律,一有時間便看書學習,后來都成了工程師。門捷列夫中學畢業后,被彼得堡學院錄取,并且享受全額助學金。
1869年,門捷列夫公布了他的第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成為化學界的一顆新星,但他沒有自滿,1871年,他又發表了第二張元素周期表,被一直沿用到現在。
心靈感悟
每一個科學家的成功背后,都隱藏著許多辛酸與痛苦,門捷列夫當然也不例外,正是父親的教導,讓他從小就知道了控制自己的欲望,節制自己放縱的心,而專注于學習,能取得日后的成功,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人生忠告
拒絕誘惑是困難的,但人不能完全放任欲望,由欲望來主宰自己。孩子,請學著加強自己的自制力吧,因為唯有自制的人,才能夠控制欲望,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其實每一個人都可以控制好自己,去做更有價值的事,只是愿不愿意做的問題。
美國“原子彈之父”羅伯特·奧本海默
羅伯特·奧本海默1904年出生于紐約市,11歲就發表了一篇關于礦物質的學術論文,1922年進入哈佛大學深造,并用3年時間修完了4年課程,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學士學位。1927年,他獲得美國國家研究院資助,在哈佛大學任教和研究。1942年,他接受國防部后原子能政策臨時委員會任命,負責建造原子彈,1946年獲杜魯門總統授予的美國功勛獎章。
上一篇:鄰居的兩根蠟燭
下一篇:魔鬼錢袋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