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別人的詆毀無需太在意
好多年來,我曾有個“良好”的愿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對我都好。只望有譽,不能有毀。最近我恍然大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如果真有一個人,人人都說他好,這個人很可能是一個極端圓滑的人,圓滑到琉璃球也能長只腳的程度。
——季羨林
季老說:“我曾有個“良好”的愿望:我對每個人都好,也希望每個人對我都好。”顯然,這是季老的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美好愿望。因為,世界上有高風亮節(jié)出淤泥而不染的謙謙君子,就有搬弄是非誹謗詆毀他人的陰險小人,這也是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吧。
當然,季老后來對這個“真理”恍然大悟了:只望有譽,不望有毀的世界是不存在的,就如季老所說:“如果真有一個人,人人都說他好,這個人很可能是一個極端圓滑的人,圓滑到琉璃球也能長只腳的程度。”所以,在生活中,沒有一個人能夠得到所有人的好評,其中必定要面對他人的批評,甚至是惡意的詆毀。
在無法避免詆毀的生活中,我們只能調整心態(tài)去面對。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叫做“心態(tài)一變,世界就變”!怎樣對待詆毀,顯示了每個人不同的做人態(tài)度和人生智慧。
有這樣一個故事:
她的童年時光是在加拿大渥太華郊外的一個奶牛場里度過的。她在農場附近的一所小學里讀書。
有一天,不知道為什么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爸爸見狀就問她:“我可愛的小公主,你怎么了?”
她抽泣著說:“爸爸,我很丑嗎?班里一個女生說我長得很丑,還說我跑步的姿勢難看。我真的很丑嗎?”
爸爸聽后,充滿憐愛的微笑著說:“親愛的,你信不信,我能摸得著咱家天花板。”
正在哭泣的她,聽到爸爸的話,覺得很驚奇,她不知道爸爸想說什么,就反問:“您說什么?”
爸爸又重復了一遍他的話:“我能摸得著咱家的天花板,你相信嗎?”
這時,她忘記了哭泣,仰頭看看天花板。那可是將近4米高的天花板啊!爸爸不高大的身材怎么可能摸得到呢?她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爸爸說的話。
爸爸笑笑,有些得意地說:“你不相信吧?那你為什么要相信那個女孩說的話呢?因為有些話并不真實可信,而且不是事實!”
這時,她終于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不能太在意別人的惡言,尤其是刻意的詆毀。
在她25歲的時候,已是美國頗有名氣的演員了,她就是索尼亞·斯米茨。
凡事看透了,也就了然于胸了。生活中那些詆毀別人的人,通常都是無能的人。有能力的人總習慣用事實說話,沒有能力的人才喜歡用嘴巴說話。所以,詆毀,其實是自身無能、懦弱、愚蠢的表現。而那些面對詆毀能談笑風生、沉著應對的人,著實“道高一籌”。這樣的人往往能有所作為。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抵達渭河南岸的塬上,此時,司馬懿率軍渡過渭河,背水筑壘,與諸葛亮相待。
諸葛亮為準備長期作戰(zhàn),屯田于五丈原。這期間,諸葛亮多次挑戰(zhàn),司馬懿均不應戰(zhàn)。諸葛亮給司馬懿送來一些婦女的衣服,羞辱司馬懿不是男子漢。
封建社會中,婦女的地位很低,當時婦女是愚昧無知,懦弱膽怯的象征。諸葛亮故意給司馬懿送去女人衣服,是把他視為婦人,這對司馬懿而言,無疑是個莫大的侮辱,其目的是想激怒他,逼他出戰(zhàn)。
司馬懿身為魏軍大都督,換做其他人,是絕對咽不下這口氣的,但司馬懿隱忍取靜,對當時的形勢作了冷靜分析:一是蜀國弱小,軍力微薄,雖然積累了三年之力伐魏,但蜀道崎嶇,距離很遠,三十萬大軍的糧食供給問題不易解決,無法長期應戰(zhàn);二是現實狀況對其很不利。諸葛亮六出祁山,士氣正強,但在戰(zhàn)敗后,兵力受損,如果貿然出戰(zhàn),取勝的幾率太小了,所以速戰(zhàn)速決是蜀國的唯一出路。但魏國則不同,物資雄厚,國大人多,戰(zhàn)場離渭水平原很近,補給也很便利,以逸待勞是不錯的選擇。
司馬懿做到了知己知彼,他在出師前就與魏主共同制定了以守為攻的作戰(zhàn)方略。所以,司馬懿強忍激憤,心里憤怒卻強作笑顏道:“孔明視我為婦人啊?”邊說邊接過衣物,厚待來使,繼續(xù)堅守。
此后,司馬懿仍堅壁高壘,靜待抗蜀的最佳時機到來。
當然,司馬懿沒有白白忍耐諸葛亮對他的羞辱,由于長期相持,蜀軍的軍糧供給不足,軍心渙散,而且盟友吳軍在與魏軍征戰(zhàn)中,兵敗合肥,結果蜀軍只能無功而退。
司馬懿接受巾幗素衣,懂得忍耐,不逞匹夫之勇,不為辱罵所怒,不爭強,不上當,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進而避免了“小不忍則亂大謀”的壞結局,這就是智者的表現。
人似乎有隨機性和一些必然性,生命從開始到結束是一個個的循環(huán),這種循環(huán),有時在人為的發(fā)生著變化,慢慢的追求這種永恒的循環(huán),讓這個循環(huán)變得更完美,由各個個體的循環(huán)替代進化到大的循環(huán)替代,在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循環(huán)里,我們有很多借照,關鍵在于我們能否參悟。真正的智者,身邊毫無是非。當然,并不是說,是非繞著他們走,而是他們像太極一樣,將是非打過去,被包容吸納掉了。相反,那些總是身纏是非的人,自是斤斤計較,無法釋懷的人,最終導致自己陷于詆毀煩惱中。
在這個復雜的人生軌跡中,能圓滿亦能曲折的道理,就能夠做到抵御誘惑,堅定信念;摒棄名利,把握真我;潑滅欲火,聆聽自然;面對詆毀,平衡心態(tài),沉著應對,豁達釋然!
季羨林醒世妙語
如果一個人不想終生獨身的話,他必須談戀愛以至結婚。這是“人間正道”。但是千萬別浪費過多的時間,終日卿卿我我,鬧得神魂顛倒,處心積慮,不時鬧點小別扭,學習不好,工作難成,最終還可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這真是何苦來!我并不提倡二人“一見傾心”,立即辦理結婚手續(xù)。我覺得,兩個人必須有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這過程不必過長,短則半年,多則一年。余出來的時間應當用到刀刃上,搞點事業(yè),為了個人,為了家庭,為了國家,為了世界。
——季羨林
上一篇:寧行一小善,不行一小惡
下一篇:尊師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