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洪邁是南宋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字景廬,號容齋,別號野處。饒州鄱陽,也就是江西波陽人。他與兄適、遵皆以文章取盛名。邁淹通史籍,尤精熟宋代史實,撰《欽宗實錄》《四朝國史》及《容齋隨筆》,于歷代歷史、哲學(xué)、文學(xué),藝術(shù)多有自得之見,古文名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便出自于《容齋隨筆·蕭何紿韓信》,指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原文寫道:
呂后欲召,恐其不就。乃與蕭相國謀,紿(欺哄)信入賀,即被誅。信之為大將軍,實蕭何所薦,今其死也,又出其謀。故俚語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之語。
韓信原本是楚王項羽帳下的一名小軍官。由于項羽對他毫不重視,他就離開楚營,投奔漢王劉邦??墒堑搅藵h營,仍是得不到了解和重用。
有一次,劉邦的丞相蕭何遇見了韓信,和他談了一番話,發(fā)覺韓信對天下形勢的看法和用兵策略的見解非同一般,是個難得的人才,于是在劉邦面前推薦韓信??墒莿畈⒉恢匾?。韓信等了幾天,沒有回音;他感到很失望,就悄悄離開了漢營。
蕭何得知韓信出走,非常著急。心想韓信這個人要是在別的地方得到重用,將來一定會成為漢王的勁敵。他急忙騎上快馬,從東門外直追出去。蕭何在路上追了一整天,一直到夜里在荒野上找到了韓信,又把他帶回了漢營。
后來,蕭何又費盡了口舌,終于說服了劉邦,讓他拜韓信為大將,統(tǒng)領(lǐng)全軍。韓信做了大將之后,屢戰(zhàn)屢勝,最后在垓下一戰(zhàn),迫使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漢軍取得了徹底的勝利。劉邦當(dāng)上了漢朝的開國皇帝,韓信功大,被封為楚王。
可是,劉邦對韓信很不放心。韓信很會打仗,又帶領(lǐng)那么多的軍隊,一旦造起反來,不就比項羽還難對付嗎?
韓信本來無造反的念頭,可是一直被劉邦猜疑,還無故地被貶去楚王封號,降為“淮陰侯”。他就派人去和已經(jīng)起兵謀反的大將陳豨聯(lián)系,打算跟他一起造反。
可這事卻被人向朝廷告發(fā)了。這時劉邦正帶兵在外征討陳豨,呂后連忙把丞相蕭何找來商量對策。蕭何定下計謀,詐稱劉邦打了勝仗,百官上朝向呂后賀喜。韓信本想推病不去,卻被蕭何硬拉著進宮。等韓信一入宮門,兩旁埋伏的武士立刻擁上去把他捆了起來。呂后隨即命令武士把韓信押出去斬首。
韓信的成功,是由于蕭何的推薦;韓信的失敗,也是出于蕭何的計謀。因此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名句。
上一篇:感受生命的偉大
下一篇:成功就是打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