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為別人著想,就會多一份祥和
人類畢竟是有思想能思維的動物。在這種極端錯綜復雜的利益矛盾中,他們絕大部分人都能有分析評判的能力。至于哲學家所說的良知和良能,我說不清楚。人們能夠分清是非善惡,自己處理好問題。在這里無非是有兩種態度,既考慮自己的利益,為自己著想,也考慮別人的利益,為別人著想。極少數只考慮自己的利益,而以殘暴的手段攫取別人的利益者,實為害群之馬,國家必將其繩之以法,以保證社會的安定團結。
——季羨林
有人評價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是部包羅萬象的百寶全書。的確如此,單從口才藝術的角度來研究,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少成功范例。
薛、林關系的轉折是由寶釵對黛玉的一次教導開始的。一次,賈母等猜拳行令玩樂,林黛玉無意中說出《西廂記》與《牡丹亭》里的句子。
《西廂記》、《牡丹亭》都是當時的禁書,一個未出閣的名門閨秀讀這樣的書已是大逆不道,何況還說出其中的艷詞,好在很多人并沒有聽出來。可瞞得過眾人,卻瞞不過寶釵。然而寶釵何其高明,當時她并不言語,她已將這作為和黛玉和解的一個契機了。寶釵沒有宣之于眾,讓黛玉難堪。
等到了沒人處,才叫住黛玉,冷笑道:“好個千金小姐,好個不出閣的女孩兒!滿嘴說的是什么?”
就這樣,寶釵先來個下馬威,讓黛玉覺得問題的嚴重,求饒道:“好姐姐,你別說與別人,我以后再也不說了。”
寶釵見她滿臉緋紅,便不肯再往下追問,這樣又讓黛玉覺得感激。
但寶釵并不就此罷休,而是設身處地從真心出發,循循善誘地教導黛玉。盡管其教導的內容并不見得正確,但皆出自肺腑誠實可信,難怪“一席話說得黛玉垂下頭來吃茶,心中暗伏,只有答應一個‘是’了。”
而寶釵呢?最終沒有向任何人透露一點黛玉失口的事,顯得寶釵是一片真心為黛玉好,最后徹底導致心高氣傲的黛玉改變了對寶釵的成見,嘆道:“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昨兒親自經過,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說了那個,我斷不會放過的,你竟毫不介意,反勸我那些話,若不是前日看出來,今日這話,再不對你說的。”
從這以后,釵黛二人完全和解了,并且成了知心朋友。
季老說:“人們能夠分清是非善惡,自己處理好問題。在這里無非是有兩種態度,既考慮自己的利益,為自己著想,也考慮別人的利益,為別人著想。”所以,若想與自己關系不和的人化敵為友,最主要是真誠,真心實意的與對方溝通,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言辭懇切,態度認真,對方一定會為你的真心所打動。
西里剛剛搬進新居,很多好友都紛紛來為他慶賀。
在送走了那些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后,西里剛想休息一下,這時門鈴又響了。他心想:這么晚了怎么還會有客人來呢?當他打開門一看,門外站著兩位不認識的中年男女,看上去像是一對夫妻。
正在西里疑惑時,那位男子先介紹說:“你好,我是吉爾,住在樓下,前來向你祝賀喬遷之喜。”
西里驚喜地說:“原來是鄰居啊,快請進!”
吉爾先生連忙搖頭說:“不麻煩了,很抱歉,你剛搬過來,就來打擾你,我們是有一件事情請你幫忙。”
西里說:“別客氣,有什么事情需要我效勞的?”
“可不可以請求你以后出入防盜門的時候,輕點關門,因為我們住在一樓,老父親心臟不太好,受不了重響。”吉爾先生用請求的口吻說道。
西里沉默了片刻,回答說:“當然沒問題,就是有時候著急顧不上了。不過,為什么你父親受不了驚嚇,還要住在一樓呢?”
吉爾先生的太太連忙解釋道:“其實,我們也不喜歡住在一樓,夏天的時候,那里還很吵。但是,老人家的腿腳不好,還有心臟病,心臟病患者需要適度的活動活動。”
吉爾先生的太太的話讓西里的心里頓時一陣感動,便答應說,以后會小心的。
吉爾先生和他的太太對西里萬分感謝,弄得他也挺不好意思的。
慢慢地,西里發現他們的公寓門與別處的公寓門的確不同,所有的住戶在開關防盜門時,都是輕手輕腳的,沒有其他公寓“咣當”一聲巨響的現象。
后來,西里經過打聽才知道,大家都是受吉爾先生所托。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一年過去了。一天晚上,吉爾先生和他的太太又按響了西里家的門鈴,一見到他,二話沒說,先給他深深鞠了個躬,而且持續了很長時間。
西里急忙扶起他們,見到吉爾先生的眼睛紅腫,詢問發生了什么事情。原來在昨天夜里,吉爾先生的父親病故了。
在病故之前,老爺子曾交代吉爾先生:這些年來給大家帶來了不少麻煩,非常感謝各位對自己的照顧。他要求吉爾先生見到年紀大的鄰居叩個頭,年紀輕的鞠一躬,以此來表示對大家的感激之情。
聽到這里,西里見到在吉爾先生筆挺褲子的膝蓋處果然有兩塊灰跡,想必是給年長的鄰居叩頭時粘上的。
送走了吉爾先生和他的太太,西里感慨萬分:輕輕關門只是舉手之勞,居然換來了別人如此大的感激……
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有體察他人情感情緒的敏感性。如果一個人不具備這種敏感性,就會產生“情感失靈”。這種失靈會使人們在社交場合做傻事,或者誤解別人的情緒;或者對別人的感受無動于衷;或是說話和行為不考慮時間和場合。所有這些,都會導致對別人的不理解、不寬容、不諒解,從而也會致使別人對你產生誤解。所以,生活中,我們應該學著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學會從對方的立場來看問題,這樣會使自己的觀點更客觀,態度更冷靜。
如果人人都能用一顆同情之心對待他人,那么到處都會是一種和睦融洽的景象,生活也會變得更加的美好!
季羨林醒世妙語
多少年以來,我的座右銘一直是: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老老實實的、樸樸素素的四句陶詩,幾乎用不著任何解釋。
我是怎樣實行這個座右銘的呢?無非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而已,沒有什么奇招。
——季羨林
上一篇:處變不驚者,英雄也
下一篇:多行不義必自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