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變不驚者,英雄也
我認為,應當恐懼而恐懼者是正常的;應當恐懼而不恐懼者是英雄,我們平常所說的從容鎮定、處變不驚,就是指的這個;不應當恐懼而恐懼者是孱頭;不應當恐懼而不恐懼者也是正常的。
——季羨林
處變不驚,指的是人在面對變亂的時候能鎮定自若的精神狀態,這是一個人心理素質的集中體現,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道德修養的融合。
在季老看來,從容鎮定、處變不驚者,英雄也。對此,季老曾舉例證明:“我索性專門從《晉書》里面舉出兩個事例,兩個都與苻堅有關:《謝安傳》中有一段話:‘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曰:小兒輩遂已破賊。’苻堅大兵壓境,作為大臣的謝安理當恐懼不安,然而卻竟這樣從容鎮定,至今傳頌不已。所以,我稱之為英雄。”
的確,如果一個人在面臨突如其來的變亂時,能夠依然保持鎮定,并能冷靜思考,為自己找出一條生路,那么這種過人的勇氣和機智真的值得我們佩服和贊賞。
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被大臣崔杼殺死了,崔杼控制了齊國的國政后,便在自己的家中召集大臣們歃血為盟,想借此機會擴張自己的勢力,鞏固自己的地位。盟誓的時候,崔杼盟誓道:“凡是不親附崔氏而親附齊國公室的人,將會死無葬身之地!”很多大臣都按照崔杼的話發了誓。但是,當輪到晏嬰時,他卻低下頭歃了血,仰起頭高呼:“凡是不親附齊國公室而親附崔氏的人,也將會死無葬身之地!”
崔杼聽了晏嬰的誓言,非常憤怒,隨即拿起矛頂住了晏嬰的胸膛說:“我勸你還是把剛才的誓言收回吧,這樣我才可以和你共享齊國,否則,你馬上就會沒了性命。”
這時,氣氛一下子緊張了起來,空氣都好像凝固了一樣,周圍的大臣們都為晏嬰捏了一把汗。然而,晏嬰本人卻冷靜沉著,從容地對崔杼說道:“你難道沒有學過《詩經》嗎?《詩經》中記載:‘密密麻麻的葛藤,爬上樹木枝頭。和悅近人的君子,不以邪道求福。’而我當然不會以邪道求福了,請您仔細揣摩我的話吧。”
崔杼聽晏嬰一席之言,不禁有些惶恐,他思考了片刻,嘆息道:“這是一位難得的賢德之才,我怎能殺他啊。”于是,崔杼放下手中的兵器,轉身離開了。
我們都知道,兵家向來看重事態變化,因為戰爭中矛盾著的現象不是固定不變的,總會發生變化的。凡善用兵者,從不墨守成規,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處變不驚或隨敵變而己變,或以不變應萬變。換言之,處變不驚所體現的不僅是個人修養和心理素質的體現,更是一種絕佳的智慧和策略。
北宋雍熙三年,楊業率軍北伐應、朔,派楊延昭帶隊,與契丹軍在朔州城下激戰。激戰中,楊延昭被亂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繼續與敵人廝殺。宋真宗咸平二年,契丹軍再次大規模進攻宋朝,宋軍屢次失敗。這時,楊延昭仍然堅守遂城。在契丹的圍攻之下,遂城一片慌亂,人人恐慌。只有楊延昭沉著冷靜,毫不畏懼,他率士兵登城固守,并讓士兵在城墻上澆水成冰,這樣一來,城墻就變得既堅固又光滑。契丹軍久久攻城不下,只好退兵。楊延昭的處變不驚,智勇善戰,號令嚴明,成為了北宋王朝的名將。
在社會節奏日益加快、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一個人都需要這樣一種精神,需要這樣一種處事方式。當遇到挫折時,能夠真正地冷靜思考,從容應對。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都需要這樣一種精神作為支撐。然而,這種精神需要逐漸地培養和鍛煉才能形成。
20世紀30年代末,當時的本田還只是一名學生,但他卻做了一個令所有人感到吃驚的決定——全心投入研究裝造汽車活塞環,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他不惜變賣了所有家當。
后來,為了豐富自己的頭腦,以便應對更多專業性的問題,本田重回學校苦修兩年,在這期間,他經常因為自己的設計而被老師和同學嘲笑,大家都認為他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呆書生。
對于別人的態度,本田毫不在意,他仍然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終于在兩年之后取得了豐田公司的購買合約,完成他長久以來的心愿。但是,一個人想要真正的成功,必須通過千錘百煉的考驗,本田也一樣,從這以后,他的成功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他又碰上了新問題。
由于當時日本政府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切物資吃緊,禁賣水泥給他建造工廠。面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艱難狀況,本田并沒有畏懼,他決定另謀它途,與工作伙伴研究出新的水泥制造方法,建好了他們的工廠。可是,這座“命運坎坷”的工廠卻在戰爭期間遭到了美國空軍的兩次轟炸,大部分的制造設備頃刻間全被毀掉了。
本田看著自己的努力一夜之間化為烏有,心中的失望早已被征服所有困難的決心所壓倒。他一掃臉上的愁云,隨即召集了一些工人,去撿拾美軍飛機所丟棄的汽車油桶,他把這些稱為“杜魯門總統所送的禮物”。因為這些汽車油桶剛好為本田工廠提供了制造材料。
然而,不幸的事一樁接著一樁,之后他們又碰上了地震,把整個工廠夷為平地,這時本田不得不把制造活塞環的技術賣給豐田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日本遭遇嚴重的汽車短缺,本田不能開車去買家里所需的食物。無奈之下,他不得不試著把馬達裝在腳踏車上,他知道如果這次能夠成功,鄰居們一定會央求他給他們裝部摩托腳踏車。果然,他裝了一部又一部,直到手中的馬達都用光了。他決定無論如何要想個萬全之策,后來他決定求助于日本全國1.8萬家腳踏車店。
本田給每一家腳踏車店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信中著重強調,他們如何能夠借著他發明的產品在振興日本經濟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成為這個經濟不景氣時代的大贏家。結果他說服了其中的5000家腳踏車店的店主。他湊齊了所需的資金后,就一心想如何能夠進一步擴大市場。通過百般思量,本田把摩托車裝改得更輕巧,一經推出便贏得滿堂彩,還獲頒了“天皇賞”。沒多久,他的摩托車外銷到歐美國家獲利豐厚,于70年代起,本田公司開始生產汽車并獲得佳評。
如今,本田汽車公司已經成為日本最大的汽車制造公司之一,其在美國的銷售量僅次于豐田。可見,本田真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商業英雄”!
本田之所以有今天如此輝煌的光景,正是因為他在面對種種變故和艱難時,從不怨天尤人,更沒有退縮,而是用一種堅韌不拔的信念和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所有的挑戰,始終不屈不撓。
正如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自古以來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奮斗得來的。”所以,即使你面對多大的災難和難堪,依然可以處變不驚,鎮定自若,同樣可以微笑地面對生活,那么,命運就會掌握在你的手中!
人生,即便是有這樣或那樣的艱難和險阻,但要知道,事在人為,沒有過不去的考驗,也許現在就是對你自己的磨煉。處變不驚實際是一種心態,當你把那些雜七雜八的都放下了,你才能看到白云散去真正的一片藍天!
季羨林醒世妙語
壓力是好事還是壞事?我認為是好事。從大處來看,現在全球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臭氧層出洞,人口爆炸,新疾病叢生,等等,人們感覺到了,這當然就是壓力,然而壓出來卻是增強憂患意識,增強防范措施,這難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嗎?對一般人來說,法律和其他一切合理的規章制度,都是壓力。然而這些壓力何等好啊!沒有它,社會將會陷入混亂,人類將無法生存。
——季羨林
上一篇:君子之交淡如水
下一篇:多為別人著想,就會多一份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