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著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著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
——季羨林
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钡赖?,這一個簡簡單單的詞匯,卻蘊藏著無窮的奧妙。道德是一個人做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一個人沒有了道德就沒有了靈魂,沒有了存在的價值,道德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
那么,什么是道德呢?季老認為:“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寫一本書。簡單說來,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是一種不依靠外力的特殊的行為規范。道德以善與惡、美與丑、真與偽等概念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我國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時期,穩定是第一位的,一定要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除了法律、行政手段的進一步強化和完善以外,道德是社會穩定發展必不可少的行為規范和調節手段?!倍粋€人良好的道德修養,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和修性。
就普通人而言,不能用一種屑小的眼光揣度古人圣賢的胸懷,以其極為有限的智力,去迷亂自己的心神弄污別人的心靈,這樣的人,害人害已,實在可悲。只有做到心境極其靜定、洗清雜念、摒除妄見,懂得自然規律,敞開自己的心門感受萬物,不要為了得到而付出,更不能擁有了而不珍惜,加深自身的道德修養,以達到精神和形體合一而不偏離,即肉體生活與精神生活和諧的目的,這樣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什么樣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呢?如季老所言:“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币粋€人是否具有無上的道德修養,對其人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有的人因為道德而受到人民、社會的譴責,而有的人卻因為道德而流芳百世。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兩歲喪父,家境衰落。他不但從小勤奮好學,而且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己任。
有一次,年輕的范仲淹和朋友郊游之時,遇到一個算命先生,聽說此人算得很準。于是,范仲淹便走上前,問那位算命先生:“你看我能不能當宰相?”
算命先生覺得這個年輕人口氣太大,不想給他算。范仲淹連忙改口:“那你看我能不能當醫生?”
算命先生問他:“你一開始問我能否當宰相,為什么現在又問能否當醫生呢?”
范仲淹立即回答道:“因為在我看來,天下的職業也只有宰相和醫生才有能力拯救百姓。倘若我不能當宰相,那我就努力當一位救死扶傷的醫生?!?/p>
算命先生聽了范仲淹的話,十分感動,于是鼓勵他說:“你的志向是偉大的,如果你的愛民之志能夠持久,就一定能當上百姓愛戴的宰相的。”
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范仲淹后來真的做了官,在他為官期間,發動了慶歷新政,雖然這一涉及北宋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等各個方面的政治改革,最終因守舊勢力的反對,沒有成功,但范仲淹發動的慶歷新政極具進步意義,不僅開創了北宋士大夫議政的風氣,廣泛傳播了改革思想,而且成為了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
范仲淹不僅政績斐然,而且親民愛民,由于他待人友善親和,樂于助人,得到了百姓的擁戴和支持。在他離任時,很多百姓自發組織起來,攔住傳旨使臣的路,要求皇帝順應民意,讓范仲淹繼續留任。
皇佑三年,范仲淹移任到了青州。這里的冬天十分寒冷,加重了他的病情。1052年,調往潁州,他堅持扶疾上任。但只趕到徐州,便溘然長逝,享年六十四歲。
范仲淹的死訊傳開后,成百成千的百姓聚眾舉哀,連日齋戒,許多百姓還為他建祠畫像,以表達對他的悼念。正是由于范仲淹生前的美言和美行,贏得了幾代人的敬仰。
范仲淹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正體現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為人準則,這是對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有時,道德也能影響整個國家。春秋戰國時期,吳王闔閭殺了吳王僚,奪取了王位。吳王僚有個兒子叫慶忌,十分勇猛,父親被殺害,慶忌在逃亡之際,也在尋找時機,為父報仇。闔閭為此也是憂心忡忡。闔閭為了除掉慶忌,煞費苦心。
這時,吳國的大夫伍員向他推薦了一個智勇雙全的勇士,名叫要離。于是,闔閭立即召見了要離,只見對方身高不足五尺、單薄瘦弱。他失望地說:“慶忌人高馬大,勇猛異常,單憑眼前的要離怎能殺得了他呢?”伍員回答說:“要離雖然身材瘦小,但他機智過人,且對吳王忠心耿耿,可以重用?!?/p>
吳王聽后,認為伍員言之有理,要求與要離密談,闔閭問要離有何妙計刺殺慶忌。
要離說:“刺殺慶忌,要靠智慧不能靠蠻力。據臣所知,慶忌正在招納亡命之徒,為父報仇,我打算詐稱是‘罪臣’去投奔他,但為了讓他相信我,請大王砍斷我的右臂,殺掉我的家人,這樣慶忌就不會有所懷疑了,到時就可以唾手可得了?!?/p>
闔閭見要離中肯的樣子,忍痛下定了決心。第二天,吳國滿城流言:闔閭弒君篡位,是無道昏君。吳王下令追查,最后確定是要離的罪責,于是抓獲了他的全家,要離當面頂撞吳王。
最后,闔閭以假借追查同謀的理由,只斬斷了要離的右臂,把他們投入了監獄。同時,闔閭下令把要離的妻子斬首示眾。幾天后,要離乘機從監獄中逃出來。要離最后逃到了衛國,求見慶忌,提出要投靠對方日后報斷臂殺妻之仇,并愿意充當向導。慶忌果然接納了他。
三個月后,要離慫恿慶忌出兵,水陸并進,攻打吳國,慶忌與要離同乘一條船,途中,要離在一個有利的時機,將他刺死。此時,慶忌才知道,自己中了要離的苦肉計,抱恨而死。要離殺死慶忌后,自己也飲劍自盡了。
英雄要離為了解救國難,不惜犧牲自己與家人的性命,這是種寧舍“小家”,為成全“大家”的美德。
商鞅與周幽王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是人們知道國家的“德”;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梢?,“德”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生之路需要我們一步一步地走,人生之意義需要我們一點一點地悟,人生之價值需要我們一段一段地創。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踏實的、光明的、有價值的,不過獲得這樣可貴的人生,還要從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入手。
上一篇:保持積極的情緒
下一篇:做事要有個人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