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用途
觀世音菩薩很明確地告訴我們,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用途。我們可以讓自己做全方位的人,人都有這個本能,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改變。
在佛教史上,唐朝以前觀世音菩薩都是留胡子的大丈夫相,唐朝以后就漸漸演變成女相了。當然,菩薩無相,也沒什么不可以。
佛經中有一個故事,講觀世音菩薩因為慈悲眾生而流眼淚,從第一滴眼淚到第二十一滴眼淚變成了二十一位女菩薩,即二十一度母。
一般來講,度母是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眼淚化身。后來大家把觀世音和度母混淆了,度母的形象代替了觀世音,所以現在內地看到的觀世音都是慈祥的母親形象。送子觀音、救苦救難觀音,佛經里一般都是指度母。“欲求兒女得兒女,欲求財富財豐饒”,這兩者本來就是一體的。
藏傳佛教里比較多見的是四臂觀世音,兩只手在胸前合掌,中有摩尼寶,次左手拿蓮花,次右手拿佛珠。四只手臂象征慈、悲、喜、舍,其中舍是第一位的,叫平等舍。
凡夫俗子有分別心,愛恨、情仇分得很明白,而觀世音菩薩的平等舍,是沒有這種分別心的。不要奇怪觀世音為什么是四只手,這只是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只手。我到工地,跟木匠在一起我就變成木匠,他們會講“師父,你這個木匠怎么做”;去看石匠,石匠會說“活佛,這個石頭怎么切,你覺得怎么好看”;一會兒又到法座上講經說法,那又變回法師了。玩電腦的難道就不能玩勺子炒炒菜嘛?你會經商,難道就不會掃地?
觀世音菩薩很明確地告訴我們,一個人可以有很多用途。我們可以讓自己做全方位的人,人都有這個本能,只要有需要,就可以改變。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多是以最慈祥的形象出現的。當眾生不能用祥和的方式去調和時,觀世音菩薩會用其他方式來示現。
有個觀世音叫馬頭明王,青面獠牙,脖子上有一馬頭。這是什么意思呢?馬有承擔,永遠都是任勞任怨。有個故事說,羅剎喜歡抓人來吃,于是每天早上觀世音菩薩會幻化成一匹白馬,誰抓住他身上的毛誰就可以得到解脫。
或用祥和的方式調服眾生,或用憤怒的方式調服眾生,這就是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四只手象征“慈悲喜舍”——希望所有的眾生都不再有苦難,希望所有的眾生都能夠得到快樂。
上一篇:“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下一篇:一個有毒的容器裝進任何東西都會變成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