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糟糕的事情,也能從中找到積極的意義
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蘇軾曾經(jīng)說過:“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謂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生活中的我們其實很多時候都是“身在此山中”,當(dāng)自己陷于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總是很容易地就會被眼前的障礙所蒙蔽,很容易就會陷于自己的糾結(jié)和難過之中。但是,如果我們能學(xué)會從當(dāng)前的環(huán)境中脫離出來,嘗試著從另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去認(rèn)識問題,或許我們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你的處境很有可能也會立刻柳暗花明。
曾經(jīng)聽說過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個父親,自己鐘愛的一塊手表找不到了。父親很著急,非常惱火,不斷地在屋里四處翻找,卻怎么也找不到。后來,父親出去以后,兒子悄悄地進了父親的房間,沒一會兒就找到了手表。父親在驚喜之余連忙問兒子是怎么迅速找到手表的,卻聽兒子說道:“我就是在房間里面安靜地坐著,一會兒就聽到了手表嘀嗒嘀嗒的聲音……”親愛的寶貝,你看,很多時候,我們就跟這個故事中的父親一樣,總是在焦躁地尋找一樣?xùn)|西,但很多時候,我們越是焦躁,內(nèi)心越是著急,我們就越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而只有讓自己平靜下來,才能讓自己聽到內(nèi)心的聲音。親愛的寶貝,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換個角度看世界,卻看到了一個更加遼闊的世界”呢?
曾經(jīng)有兩只老虎,一只自小就被關(guān)在動物園的籠子里,一只卻自幼生活在荒野中。關(guān)在籠子里的老虎不愁吃喝,卻抱怨自己沒有自由。而生活在荒野中的老虎倒是有自由,卻總是為如何能填飽自己的肚子而發(fā)愁。就這樣,兩只老虎都認(rèn)為自己的處境實在說不上好,總是互相羨慕著對方所處的環(huán)境。后來,它們想:既然我們彼此羨慕,為什么不交換一下身份呢?這樣我們不就能過上各自想要的生活了嗎?它們是這么想的,也的確這么做了。一直生活在籠子里的老虎跑去了荒野,盡情享受自己想要的自由。自幼生活在荒野中的老虎也去了籠子,過上了吃喝不愁的日子。然而,出乎意料。沒過多久,這兩只老虎卻都死掉了。向往自由的老虎如愿得到了自由,卻因為缺乏最基本的捕獵能力,生活在荒野中根本吃不飽,居然被活活地餓死了。而向往吃喝不愁的老虎如愿去了籠子,整天優(yōu)哉游哉,卻因為實在太過無聊,最終抑郁死了。
親愛的寶貝,你看,這也是換個角度看世界的一種,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對自己的幸福視若無睹,而總是把目光看向別人的幸福。殊不知,其實,你所擁有的往往正是別人羨慕的。你所羨慕的別人的幸福,沒有一定的能力,即便真的降臨到了你的頭上,或許最終也只能變成一個悲劇。因此,親愛的寶貝,學(xué)會成為自己,學(xué)會享受自己的生活,遇上糟心事的時候,盡量讓自己能跳脫出來,換個角度想想,其實一切真的沒什么大不了的。
老人對他的孩子說:“攥緊你的拳頭,告訴我,你有什么感覺?”孩子聽話地攥緊自己的拳頭,對老人說:“有點累。”老人接著說:“你再試著更用力一些。”孩子聽話地照做了,說:“我更累了,現(xiàn)在還感覺有點呼吸不上來了。”老人聽了,對孩子說道:“那你就把手松開吧。”孩子照做了,長出了一口氣:“現(xiàn)在輕松多啦。”老人說:“你看,當(dāng)你感到累的時候,手攥得越緊,只會更累,只有放了它,你自己才能輕松下來。”親愛的寶貝,這個小故事揭示的道理,你看懂了嗎?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你感覺到累,其實不過是因為你想要的太多,想攥住的也太多。如果你能換個角度來想想,許多不必要的追究和執(zhí)著其實也就失去了意義,只有讓自己學(xué)會放手,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加輕松。這是多么簡單的道理,卻不見得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
親愛的寶貝,人生在世,我們能遇上的事情,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如果每遇上一件棘手的事情,我們就鉆進一個牛角尖,不懂得變通與釋懷,最終辛苦的也只有我們自己。其實,遇上事情的時候告訴自己先冷靜一下,換種角度,或許你會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另一個方法,整個事件的走向也就會有大不同。因此,親愛的寶貝,很多時候,人生就是這樣,多運用一些逆向思維,讓自己換個角度去思考,該放手的時候果斷地放手不要糾結(jié),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時候,失去或許也是另一種擁有,而你的失意,可能也會變成生活的詩意,這一切,其實全在你的一念之間,無關(guān)其他。
上一篇:做不成發(fā)光的金子,也要成為會發(fā)芽的種子
下一篇:冒險但不盲目,成功沒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