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財非糞土
錢一直是個好東西
許多人把錢看成壞東西
世上人都需要錢這個東西
錢從來都不是壞東西,然而許多人卻認為錢是容易使人變壞的東西,以至于鄙薄錢財,“視錢財如糞土”了。
晉人魯褒曾寫過一篇《錢神論》,說的就是“錢可通神”,都可通神了,還能“如糞土”嗎?把神靈比做糞土,那是褻瀆神靈,罪無可恕。他還說:“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明代出了個“獨抒性靈”的袁宏道。袁先生在讀《錢神論》時也說:“閑來偶讀錢神論,始識人情今益古。古時孔方比阿兄,今日阿兄勝阿父。”既然錢都可以是人們的爸爸了,那就更顯得無它便無我了。有了這兩個認識論,錢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兼精神支柱了。所以無論是從物質上還是精神上論證,都無法駁倒人對錢的依賴性。以前常傻乎乎地思考,到底愛情更可貴還是金錢價更高,現在才恍然大悟,這本來就是一個偽問題。因為所有的愛情都只能發生在活人身上,而在這個無錢萬萬不能的時代里,如果沒錢我們則無法生存,都無法生存了還談何愛情?
也許有人會用偉大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偉大的需要理論來解釋,因為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具有層次性,從低級到高級分為五種: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而只有低級需要基本滿足后才會出現高一級的需要。很明顯,對于錢的需要是低級需要,而對于愛的需要則是高級需要,所以愛情仍然可以是高級的。但如果低級需要都無法滿足,又怎么可能出現高級需要呢?所以,馬斯洛先生的需要層次理論也藏著悖論:士可殺而不可辱,證明馬斯洛說尊重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是正確的,但它又顛覆了馬斯洛另一個基本需要,即安全需要!硬生生地拖出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無非是想說:如果有了錢,基本上就可以滿足各種需要了。
把錢鄙夷得不愿直呼其名的是晉朝的王夷甫。《世說新語》里說:“王夷甫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我們知道,值得三思的話分兩種人說,一種是君子的話,一種是偽君子的話。王隱就曾對此反駁過:“夷甫求富貴得富貴,資財山積,用不能消,安須問錢乎?而世以不問為高,不亦惑乎?”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名門大族還會傻到去問錢這有損清高的事嗎?不過蘇秦就不同了,當其窮困時,父母不以其為子,妻不以其為夫,嫂不以其為叔。及其得志后,父母妻嫂全都畢恭畢敬起來。他問嫂子為什么要這樣前倨后恭,他的嫂子說是因為你現在有勢有錢了。蘇秦嘆道:“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以忽乎哉?”
人們其實無須諱言錢的吸引力。只要游戲規則公平,愛財而取之有道,那就無可厚非。
上一篇:《適時還得出風頭》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順耳忠言更利行》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