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做自己
讓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例子:
吳亮大學畢業之后,便只身來到了上海。
吳亮本來是想到大公司做一些和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可是經過打聽才知道,像他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剛進單位的月工資通常是一千多元,好的也就兩千元,這樣的薪資水平是很難在上海生活的。
吳亮應聘了好幾家單位,可是都沒找到合適的工作。后來,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于在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了一份技術工作,每月薪水1500元。
一年之后,吳亮想到了創業。可是,他手頭的資金是非常有限的。想想父母都在揚州賣煎餅,而且收入還不錯,年輕的吳亮便萌生了轉行去賣煎餅的想法。
吳亮得到了父母的同意之后,便辭去了工作,從上海來到揚州,開始了賣煎餅生涯。
堂堂的一個大學畢業生,不找工作,卻攤起了煎餅,這讓很多人難以理解,同學們得知此事后,都紛紛打電話勸他。
剛開始的時候,吳亮自己也覺得不好意思,當一些顧客用異樣的目光看他的時候,他總覺得如芒在背!可是,后來,當他看到自己生意不錯、收入穩定的時候,也就覺得有了盼頭,以前的“不好意思”也就一掃而空。
同學當中,從事專業對口工作的比較多,每月也就一千多元。以前,同學們對吳亮的選擇不能理解,現在看到吳亮的收入穩定了,都很羨慕他。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這是但丁說過的一句話。雖然這句話的道理并不深奧,但說起來卻令人自信、堅定,豪氣十足。它告誡我們:要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既不要在意別人的閑言碎語,也不要在乎惡意中傷的話,更不要太在意那些好心的勸告。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就要堅持走下去。
在人的一生中,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各有各的道理,就如同道路有千條萬條、各人有各人的走法兒、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兒一樣。正確的做法是:走在適合自己的道路上,走在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上。
在前進的過程中,我們免不了會和別人的路有交叉匯合,有時候甚至還會發生相互碰撞,這時候大家都會爭先恐后地走過去。因此,便會引發各種各樣的利益沖突和心理矛盾,有時候甚至還會遭遇別人的非議、攻擊、謾罵、妒忌和詆毀。
如果別人的所作所為對你造成了傷害,你也不要出手還擊對你造成一定傷害的人,因為,這樣一定會消耗掉你大量的時間和資源。而且,很多時候,你也不一定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以牙還牙的攻擊方式,不但不能改變別人,還會讓自己的處境發生改變,只會耽誤自己的行程。因此,最好的辦法是不予理睬。
也就是說,在我們做事情的過程中,對于那些來自于外部的負面影響,最好不要去理睬,要專注于自己的目標,堅持走自己的路。只有這樣,才能集中自己的精力,從而保證讓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當然,要真正做到“走自己的路”,不僅要排除那些通常意義上的負面影響,比如阻撓、排斥、中傷和仇恨等,也要拒絕許多善意的勸誡、贊美和參考性建議。事實證明:很多善良的勸誡同樣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負面的影響,不僅會動搖你“走自己的路”的決心,甚至還會把你引上別人所走的道路上,嚴重者還會讓你迷失了自己。
對于我們來說,在實現自己目標的道路上,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人”,不管是出于哪種原因,他們對你造成的影響卻是一樣的。就是,讓你不能專心致志地走自己的路!不管他們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影響你,也不管他們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會在你行走的路途中給你帶來沉重的負擔,比如思想負擔。有了這些沉重的負擔,你就會心煩意亂、心猿意馬,甚至會因此改變正確的道路,走向錯誤的方向。
同樣,當我們行走在路上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的“君子”。這些人,或許是出于好意,或許是為了助你一臂之力,會給你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可是,很多時候,他們的這些建議來自于他們自己有限的經驗和認識。對于你來說,那些善良的建議未必就真的適合你。如果這樣的“好言相勸”聽多了,就會攪亂你的心境、擾亂你的行走步伐,同樣也會影響你前進的行程。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很多人不是不想走自己的路,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該選擇什么樣的道路時,就會出現迷惘和彷徨,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走上別人的路。
實際上,很少有人能自始至終地走在純粹屬于自己的道路上。人生的路不是擺在那里等人們選擇的,對于我們來說,人生本來是沒有路的,因為行走,才有了路。走什么路,是需要我們作出選擇的,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卻無法保證選擇的正確,更不能保證選擇的就是適合自己的。
既然人生的道路并不出現在行走之前,而是產生于行走之后,那么,在行走之前我們所進行的選擇,充其量也只不過是一份個人的行走計劃而已。這條路究竟可行還是不可行,都是一件很難說清楚的事情,這需要以后的實踐來證明。
人生的道路,關鍵在于走。與道路的選擇比較起來,行走的過程是更加重要的。只有在行走過程中,才能實現主觀和客觀的統一,才會將自己認為是正確的人生之路走出來。每個人的路都是依靠自己走出來的,但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別人的影響。我們走的路線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可能走得好,也可能走得不好,但很少有人會完全重復別人的路。
如果說,我們所從事的職業是人生之路的主要部分,那么,上路前的準備,基本上是在別人的指導和影響下完成的,甚至完全是按照別人的意愿進行的。如果那些事先的準備正好和我們的興趣、潛能相吻合,那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情。
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可以不在意別人怎么說。但是,別人的話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客觀存在的,有時候,甚至還會影響到你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對于別人說的話,我們既不能不聽、不問,也完全沒有必要裝聾作啞。對那些來自于“小人”的嫉妒、嘲諷、造謠、污蔑之言,要根據具體的情形分別對待,有時候要懂得包容,有時候則必須予以反擊。當我們對其中的利害關系進行權衡之后,只要不會對自己產生什么重要的影響,就完全可以“由他去”!
這些都是人生道路上無法避免的。就像是行走在道路上一樣,如果面前的道路坎坷曲折、布滿了石子,就要想辦法,把能搬開的搬開,能打碎的打碎,或者可以選擇繞行,或者當做墊腳石踩踏而過。其實,不理不睬也是應對環境的一種辦法。
一個人采取怎樣的人生態度取決于他擁有怎樣的境界。我們要盡力去爭取成功,多做一些事情并努力把它做好,即使達不到理想狀態也沒什么關系,因為對我們來說外界的評價都是次要的。
成則可喜,敗亦不悲!我們要盡可能地保持淡定從容的狀態。對于別人的話,不想聽也能聽到,有用的建議可以采納,無用的建議可以將之忽略。對于別有用心的建議則要保持警惕,不要讓它破壞了你走路的心情!
總之,為了獲得心理的寧靜,為了獲得片刻的快樂,那么就要學會給比較做減法,專心做自己,不要理會別人,更要少和他人比較。
上一篇:與世無爭,無欲無求更快樂
下一篇:為什么你總是感覺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