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想法”落實到“行動”
“我年輕時曾想當一個偉大的作家,但很多事情讓我脫不開身寫作……”,“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芭蕾,但我的狀態一直不好……”
這樣的話我們時常會聽人說起,拖延在人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如果哪天你把一天的時間記錄一下,你會驚訝地發現,拖延耗掉了自己很多的時間。
心理學家認為拖延就是縱容惰性,如果形成習慣,它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對自己失去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改掉懶惰、拖拉的心理習慣。
人們問富蘭克林:“你怎么能做那么多事呢?”“您看看我的時間表就知道了。”富蘭克林說道。他的作息時間表是什么樣子的呢?
清晨5點起床,規劃一天的事務,并自問:“我這一天要做些什么事?”上午8~11點、下午2~5點,工作;中午12~下午1點,閱讀、吃午飯;晚上6~9點,用晚飯、談話、娛樂、檢查一天的工作,并自問:“我今天做了什么事?”
朋友勸富蘭克林說:“天天如此,是不是過于……”“你熱愛生命嗎?”富蘭克林擺擺手,打斷朋友的話:“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把握今天等于擁有兩倍的明天。”
歌德說:“把握住現在的瞬間,對于你想要完成的事務或理想,從現在就開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才會擁有天才的能力和魅力。因此,只要做下去就好,在做的過程當中,你的心態就會越來越成熟。那么,不久之后你的工作就可以順利完成了。”
有個18歲的女孩,不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每天跟著同學唱唱歌、跳跳舞,偶爾有導演來找她拍戲,她就會很興奮地去拍,無論角色多么小。直到一天,教她專業課的老師突然問:“你能告訴我,你未來的打算嗎?”女孩一下子愣住了。她不明白老師怎么突然問她如此嚴肅的問題,更不知該怎樣回答。
老師又接著問她:“現在的生活你滿意嗎?”她搖搖頭。老師笑了:“不滿意的話證明你還有救。你現在想想,10年以后你會怎樣?”
老師的話很輕,落在她心里卻變得很沉重。她腦海里頓時風起云涌。沉默許久后,她說:“我希望10年以后自己能成為最好的女演員,同時可以發行一張屬于自己的音樂專輯。”
老師問她:“你確定了嗎?”她慢慢咬緊嘴唇:“是。”
“好,既然你確定了,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著算回來。10年以后你28歲,那時你是一個紅透半邊天的大明星,同時出了一張專輯。那么你27歲的時候,除了接拍各種名導演的戲以外,一定還要有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可以拿到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試聽,對不對?25歲的時候,在演藝事業上你要不斷進行學習和思考。另外,你還要有很棒的音樂作品開始錄制了。23歲必須接受各種各樣的培訓和訓練,包括音樂上和肢體上的。20歲的時候開始作曲作詞,并在演戲方面接拍大一點的角色……”
老師的話說得很輕松,卻讓她感到一種恐懼。這樣推算下來,她應該馬上著手為自己的理想做準備了。可是她現在什么都不會,什么都沒想過,仍然為出演小丫鬟、小舞女之類的角色沾沾自喜。她覺得一種強大的壓力忽然向自己襲來。老師平靜地笑著說:“要知道,你很有天賦,但是你對人生缺少規劃。如果你確定了目標,希望你從現在就開始做起。”
聽了老師的話,她發現自己整個人都覺醒了。從那時起,她明白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就一定要從現在做起,時刻都要為了以后打基礎。所以,她比以前更加努力了。畢業后,她開始對角色認真篩選。漸漸地,她被大家接受了,慢慢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這個女孩就是周迅。
其實,不管是什么事情,最好的行動時機就是現在。今天的想法就由今天來決定,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情、想法和愿望。但是,生活中就有那么一些人,在做事的過程中養成了拖延的習慣,今天的事情不做完,非得留到明天去做。其實,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做,是不劃算的。有些事情當時做會感到快樂、有趣,如果拖延幾個星期再去做,便會感到痛苦、艱辛。
上一篇:成功需要耐得住寂寞
下一篇: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強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