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面到底有多寬
在現代生活中,為了行車安全,有“寧停三分,不搶一秒”之說,那么,在爭論、爭執中,一定也要“寧停三分”,給別人留個“臺階”,留個“面子”,留個“想一想”的時間,正所謂“你好我也好”,兩好并一好。
以“和為貴”,是一種既能堅持原則,又能靈活應用、不失變通的交際智慧。生意場上“和氣”生財,交往圈中處事及交友也要以“和”交友。“和”是一種態度,一種境界,一種以柔克鋼的力量。
清末陳樹屏做江夏知縣的時候,大臣張之洞在湖北做督撫。張之洞與撫軍譚繼詢關系不太融洽,有一天,陳樹屏在黃鶴樓宴請,張、譚也在被宴請人之列。
席間聊天,聊著聊著就說到了長江江面,談到了江面寬窄問題。譚繼詢說是五里三分,張之洞卻故意說是七里三分,雙方爭執不下,誰也不肯讓步,就那么針尖對麥芒僵持著。
陳樹屏知道他們是在借題發揮,而且知道兩人關系不融洽,怎么辦呢?他想了一下,言辭懇切地說:“兩位大人都沒有說錯,江面水漲就寬到七里三分,而落潮時便是五里三分。”
本來張、譚就是為了斗氣才故意抬杠的,正感覺下不了“臺階”時,聽了陳樹屏的這個有趣的“圓場”,就結束了爭論,同眾人一起拍掌大笑。
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是“直腸子”、“一根筋”,并以此為豪,認為自己真誠,說話直接。體現在為人處世上則是“撞到南墻不回頭”、“十頭公牛也拉不回來”。其實,這樣的人往往由開始的固執最后變為剛愎自用,對交往、事業、生活沒有任何好處。這些“直腸子”、“一根筋”最應該懂得“權變之道”,因為機智靈活對于解決問題大有好處。
應該注意的是,機智靈活并不是鼓勵人們顛倒黑白,逢場作戲,或指黑為白,或溜須拍馬,曲意奉承,而是在某些時候,面對某些人,有些話不能直言,最好改變策略或以委婉的方式去說服或闡述。
人際交往中有不少沖突、爭執、矛盾,都是由于一方或雙方互不相讓、糾纏不清或得理不讓人而導致的小事大鬧、大事升級,最后,為爭個人勝負,矛盾越鬧越大,事情越搞越僵。
其實,給人一個“臺階”,滿足一下對方的自尊心和好勝心,不但能使雙方“握手言歡”,而且還能顯示自己坦蕩的胸襟、深厚的修養以及謙謙君子風度。
而在遇到尷尬場景時,心胸一定要寬廣,既要有超人的智慧,又要有隨機應變的思維,謹慎從事,巧妙化解。
上一篇:《檢舉彈劾原因》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沒有永遠混濁的河水》知取舍的人生智慧